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分蘖出现的原因及防除对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蘖是禾本科作物的固有特性,分析了玉米出现分蘖的原因,如玉米的基部腋芽都有可能发展成分蘖,此外玉米的分蘖发生还会受品种、种植密度、极端气候、播种时间、土壤肥力、种衣剂、病害及药害等的影响,从种植合适的品种、人工去除、采用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了防除对策。
作者
郭佳
张笑艳
刘艳
刘青利
机构地区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种子管理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期40-40,共1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玉米分蘖
发生原因
防除对策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2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14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李莹,石海春,柯永培,杨重云.
玉米分蘖性和多穗性的遗传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9,17(2):56-59.
被引量:22
2
陈秀芳,贾生平,王惠利.
玉米雌穗分化异常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探讨[J]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6):580-581.
被引量:3
3
王小星,李潮海.
异常天气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分蘖特性比较[J]
.玉米科学,2010,18(3):121-124.
被引量:11
4
王如芳,张吉旺,吕鹏,董树亭,刘鹏,赵斌.
多分蘖玉米分蘖发生规律及密度和播期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2,38(2):322-332.
被引量:24
5
曹墨菊,荣廷昭,唐祈林.
栽培玉米与近缘野生材料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J]
.西南农业学报,2002,15(2):9-12.
被引量:11
6
宋凤斌,孙晓秋,陈丹,王思远.
玉米分蘖与子粒产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1991,16(4):32-34.
被引量:20
7
程新奇,邹烁,赵丽君,张立华.
甜玉米分蘖与籽粒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1):71-73.
被引量:29
8
史振声.
早熟甜玉米留蘖增产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1993,1(1):20-22.
被引量:22
9
刘宁,孙田,孙华庆,陈志强.
夏直播玉米分蘖对产量的影响[J]
.种子世界,2007(5):36-36.
被引量:12
10
王兴会,张玉奎,方春艳.
玉米分蘖的影响因素及去除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93-93.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82
1
杨允奎,杜世灿,邓孝贞.
玉米果穗数遗传的初步研究[J]
.遗传,1979(2):21-22.
被引量:4
2
路楠,吕厚军,胡艳.
玉米空杆、秃尖、缺粒、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
.河南农业,2007(3):41-41.
被引量:3
3
王启柏,宋建成,李常保,郭风法.
玉米与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远缘杂交选育玉米杂交种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144-147.
被引量:11
4
郭天财,盛坤,冯伟,徐丽娜,王晨阳.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分蘖期茎蘖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2):350-355.
被引量:31
5
王小星,李潮海.
异常天气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分蘖特性比较[J]
.玉米科学,2010,18(3):121-124.
被引量:11
6
尚玉磊,李春喜,邵云,姜丽娜.
禾本科主要作物生育初期内源激素动态及其作用的比较[J]
.华北农学报,2004,19(4):47-50.
被引量:24
7
赖仲铭,牛应泽.
利用大刍草与玉米杂交(Z.mays×Z.mexicana)创造新种质的研究初报[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3,11(4):651-652.
被引量:5
8
史振声.
早熟甜玉米留蘖增产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1993,1(1):20-22.
被引量:22
9
程新奇,邹烁,赵丽君,张立华.
甜玉米分蘖与籽粒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1):71-73.
被引量:29
10
王瑞清,闫志顺,赵书贞,刘英.
冬小麦冬前主茎叶片和各级分蘖发生规律研究[J]
.塔里木大学学报,2005,17(1):25-27.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14
1
苏义臣,苏桂华,孟令聪,孙志超.
不同密度下去留分蘖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东北农业科学,2023,48(6):10-14.
2
芦立婷,陈景堂,祝丽英,黄亚群,池书敏.
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创新种质及利用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z1):9-11.
被引量:15
3
王小星,李潮海.
异常天气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分蘖特性比较[J]
.玉米科学,2010,18(3):121-124.
被引量:11
4
程新奇,邹烁,赵丽君,张立华.
甜玉米分蘖与籽粒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1):71-73.
被引量:29
5
芦立婷,陈景堂,黄亚群,祝丽英,宋占权,刘志增.
玉米自交系×大刍草远缘杂交后代性状变异研究初探[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9):1751-1755.
被引量:4
6
陈景堂,祝丽英,芦立婷,宋占权,黄亚群,刘志增.
玉米自交系×大刍草远缘杂交蛋白质含量杂种优势研究初探[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5):562-564.
被引量:4
7
闫海霞,张宝石.
浅谈我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途径[J]
.玉米科学,2006,14(3):20-24.
被引量:13
8
陈洪梅,汪燕芬,徐春霞,段智利,番兴明.
玉米野生近缘种——大刍草的研究与利用[J]
.种子,2007,26(2):62-63.
被引量:11
9
李莹,石海春,柯永培,杨重云.
玉米分蘖性和多穗性的遗传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9,17(2):56-59.
被引量:22
10
王兴会,张玉奎,方春艳.
玉米分蘖的影响因素及去除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93-9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5
1
胡旭东.
浅谈低热河谷地区冬玉米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5(10):151-151.
被引量:1
2
殷兆霞,张忠民,刘红星,谢世学.
特色鲜食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初报[J]
.蔬菜,2015(4):16-18.
被引量:8
3
雍山玉,桑得福,宋振华,贾莉.
定西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21,52(10):69-72.
被引量:9
4
王映春,高翔.
海门地区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
.上海农业科技,2022(1):44-45.
被引量:1
5
张沛敏,邵林生,闫建宾,王瑞钢,张雪彪.
不同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
.山西农业科学,2022,50(2):135-141.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黄光谋,王文艳,张黎平.
低热河谷地区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23(7):27-30.
1
刘爽英.
玉米分蘖对产量影响试验总结[J]
.农民致富之友,2013(9):117-117.
被引量:6
2
宋凤斌,孙晓秋,陈丹,王思远.
玉米分蘖与子粒产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1991,16(4):32-34.
被引量:20
3
季世松,刘华丰,王宪贵,徐兴兵.
玉米分蘖原因及预防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24-124.
被引量:7
4
张英杰,王永权.
玉米分蘖产生的原因与防控措施[J]
.吉林农业,2013(4):56-56.
被引量:3
5
敬娇宝.
玉米分蘖不用除[J]
.农村新技术,2016,0(9):10-10.
6
李祥艳,唐海涛,刘刚,张彪,康继伟,梅碧蓉.
浅谈玉米分蘖原因及预防对策[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8):46-48.
7
刘宁,孙田,孙华庆,陈志强.
夏直播玉米分蘖对产量的影响[J]
.种子世界,2007(5):36-36.
被引量:12
8
董良早.
玉米分蘖现象的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
.新农村(黑龙江),2014,0(22):122-122.
被引量:3
9
张永峰.
玉米分蘖对产量影响的探讨[J]
.种子世界,2014(6):19-20.
被引量:3
10
孙克君,毛小云,卢其明,廖宗文.
几种控释氮肥的饲料玉米肥效及其生理效应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3):345-351.
被引量:17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