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将社会调查制度提升到法律层面。然而法律并未明确界定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给司法实践带来了操作性难题。本文将结合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相关立法规定,借助于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对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剖析合理界定社会调查报告法律属性的重要价值,并试图提出科学界定社会调查报告法律属性的一些设想。
作者 孙娟
出处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6年第6期50-57,共8页 Issues on Juvenile Crimes and Delinquenc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0

  • 1易延友.英美法上品格证据的运用规则及其基本原理[J].清华法学,2007,1(2):88-110. 被引量:26
  • 2邓君韬.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论纲[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8(4):89-95. 被引量:22
  • 3[英]理查德·梅.《刑事证据》,王丽等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 4《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
  • 5刘芳、单民、沈宏伟编.《刑法适用疑难问题及定罪量刑标准通解》,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92页.
  • 6[日]平场安治.《少年法(新版)》,有裴阁1987年版,第228页.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第3款.
  • 8《美国青少年犯教养法》(《英国法典1964年版》第十八章“犯罪和刑事诉讼”第四部分)第403章第5033节.
  • 9《英国青少年法》(1963年第37号)第三条第二款.
  • 10香港地区《少年犯条例》第8条(8).

共引文献59

同被引文献26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