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语言符号学视域下的“诗性”与“散文性”——以中国诗歌古今演变之际的苏曼殊创作为例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晚清作家苏曼殊的作品凝聚了中国文学转型时期的诸多新变。苏曼殊诗歌的意象周演与典故穿插总是伴随着口语言谈的话语标识,与"散文性"的语法结构结合互动,使其成为检视、反思中国诗歌古今演变的代表者。文章在语言符号学的视域下,从表意系统、修辞机制与话语实践的维度考察"诗"之为"诗"的特性,借由苏曼殊的诗歌创作反思中国诗歌的古今演变,进而探索一种语言学与诗学的汇通。
作者 唐珂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22-126,共5页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M580343) 2015年度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15CG3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6

  • 1苏曼殊.断鸿零雁记[M].柳亚子.苏曼殊全集(四)[c].北京:中国书店,1985.
  • 2刘斯奋.苏曼殊诗笺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
  • 3BYRON, GEORGE GORDON BYRON BARON. The po- etical works of Lord Byron [ M ]. Oxford : Oxford Univer- sity Press, 1921.
  • 4苏曼殊.文学因缘自序[M].苏曼殊全集(一).北京:中国书店,1985.
  • 5苏曼殊.与高天梅书(庚戌五月爪哇)[M]//苏曼殊全集(一).北京:中国书店,1985.
  • 6苏曼殊.苏曼殊诗集[M].马以君,笺注.珠海:珠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1.
  • 7苏曼殊.燕子龛随笔其一[M]//苏曼殊伞集(一).北京:中国书店,1985.
  • 8张定璜.苏曼殊与Byron及Shelly[M]//苏曼殊全集(四).北京:中国书店,1985.
  • 9SHELLEY, PERCY BYSSHE. Posthumous poems[ M ]. London: John and Henry L. Hunt, 1824.
  • 10SHELLEY, PERCY BYSSHE. The Poetical Works of Percy Bysshe Shelley [ M ]. William Michael Rossetti. London: E. Moxon, Son, & Co. , 1870.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