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采茶与采茶戏关系之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不同地区的采茶歌反映了不同的地方特色,采茶歌由曲牌组成,不同采茶歌的曲牌不同,主腔也不尽相同。采茶戏若是由采茶歌发展而来,那么也应是不同的曲牌、不同的主腔。而打锣腔系统下的采茶戏主腔相同,与之产生矛盾,所以采茶戏不是由采茶歌发展而来的,采茶与采茶戏并无关系。
作者
许畅
李海萌
机构地区
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湖北师范大学
湖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出处
《当代音乐》
2017年第3期49-51,共3页
Modern Music
基金
湖北师范大学科研处研究生教研项目(20160308)
关键词
采茶
茶歌
采茶戏
声腔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9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1
冯光钰.
采茶戏音乐的生发、传播与变异[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4):5-14.
被引量:67
2
刘正维.
论打锣腔系统[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4):69-81.
被引量:12
3
徐晓燕.
阳新采茶戏声腔的发展方法[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7(7):79-81.
被引量:3
4
韩晗.
论湖北地方小戏的生存空间与发展范式——以“阳新采茶戏”为例[J]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2(1):213-219.
被引量:7
5
朱黎明.
江西采茶戏的起源与流派[J]
.农业考古,2011(5):201-212.
被引量:19
6
徐灵.
茶、茶歌、采茶戏[J]
.农业考古,2009(2):149-150.
被引量:3
7
黄建荣,高赟.
抚州采茶戏的历史回顾、发展前景及相关问题[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1-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黄玉英.
与歌唱相结合的赣南客家民俗活动[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12):143-146.
被引量:6
2
[3]黄振林.临川地方戏剧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91.
3
[3]《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下册[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9:1516.
4
余从、周育德、金水.《中国戏剧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
5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M].,1975.p180-181.
6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Z].,1984.p350.
7
庄永平.戏曲音乐史概述[M].,..
8
包小慧.
《茶歌》是什么?——《中国茶谣》创作中产生的思索[J]
.农业考古,2008(5):36-39.
被引量:6
9
桂也丹.
清歌妙舞 源远流长——黄梅戏溯源[J]
.戏剧之家,2009(1):40-43.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99
1
魏锦.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J]
.戏曲研究,2021(4):262-278.
被引量:1
2
汪亚钦,章传政.
武宁采茶戏发展历程及艺术特点分析[J]
.茶业通报,2022,44(4):179-182.
3
姜昊,张文婧.
浓浓乡土文化情 尽看今朝采茶戏[J]
.芒种,2012(19):190-191.
4
姜昊,张文婧.
江西采茶戏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以南昌采茶戏为例[J]
.大家,2012(12):390-390.
被引量:1
5
姜爱华.
简论青阳腔对黄梅戏本戏发展的影响[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2):103-104.
6
乔建中.
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近三十年来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J]
.音乐研究,2011(3):5-18.
被引量:60
7
孟福强.
论黄梅采茶调与黄梅戏的关系[J]
.大舞台,2011(5):39-40.
被引量:3
8
孙晓辉.
多层重叠的活态音乐文化的整合研究——刘正维教授的音乐形态学研究评述[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3):168-177.
被引量:2
9
刘正维.
戏曲音乐创作的三大发展阶段[J]
.戏曲艺术,2011,32(4):6-17.
被引量:5
10
欧阳绍清.
赣南客家采茶戏研究现状及启示[J]
.大舞台,2012(2):158-160.
被引量:43
同被引文献
19
1
车锡伦.
清同治江苏查禁“小本唱片目”考述[J]
.文献,1996(2):56-70.
被引量:3
2
黄允箴.
论“采茶家族”──一首“采茶歌”的流变[J]
.中国音乐学,1994(1):52-64.
被引量:23
3
桂遇秋.
采茶诗句赋黄梅——何元炳的《下河调》茶诗小释[J]
.农业考古,1991(4):204-204.
被引量:3
4
冯祖祥,陈谦.
湖北茶歌[J]
.农业考古,1997(4):235-239.
被引量:3
5
于建刚.
浅析戏曲的“歌舞演故事”[J]
.戏曲艺术,2001,22(2):7-10.
被引量:2
6
关传友.
茶歌一曲唱成河——皖西地区的茶歌探讨[J]
.农业考古,2007(2):125-127.
被引量:2
7
桂也丹.
清歌妙舞 源远流长——黄梅戏溯源[J]
.戏剧之家,2009(1):40-43.
被引量:4
8
章传政.
安徽茶歌舞及采茶戏浅评[J]
.茶业通报,2012,34(3):124-127.
被引量:5
9
胡妮.
文学生态学视角下南昌采茶戏的审美精神探析[J]
.老区建设,2016(12):30-33.
被引量:3
10
杨迎,任飞.
赣南采茶戏与粤北采茶戏差异探析[J]
.中国戏剧,2016,0(7):56-5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李萌.
南昌采茶戏的音乐文化发展研究[J]
.福建茶叶,2018,40(4):399-399.
被引量:1
2
冯新悦,宋时磊.
中国茶歌的历史演变与传播特征探析[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2):14-19.
被引量:6
3
徐章程,邹文栋.
清代何元炳《采茶曲》新考[J]
.农业考古,2023(2):96-10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陈雅萍.
多元文化背景下南昌采茶戏研究[J]
.当代音乐,2020(8):84-86.
被引量:3
2
刘礼堂,宋时磊.
中华茶文化的源流、概念界定与主要特质[J]
.农业考古,2020(5):7-13.
被引量:18
3
瞿海波,李爽霞,黄静波,李亚博,李勇.
湘南瑶族“采茶歌”的文化溯源、流变与重塑研究[J]
.戏剧之家,2021(19):83-84.
4
崔文锐.
茶歌在茶艺演示中的应用[J]
.福建茶叶,2021,43(6):72-75.
5
桑艺.
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和表演审美价值研究[J]
.艺术评鉴,2021(17):62-64.
被引量:1
6
孙晨.
茶歌的音乐艺术特征和表演审美价值探讨[J]
.文化产业,2021(14):131-132.
被引量:2
7
宋时磊,李珂星.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茶全球传播的价值论析[J]
.农业考古,2022(5):12-17.
被引量:1
8
梅杰.
黄梅戏起源的若干史料考辨[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4,44(2):82-89.
被引量:1
9
梅杰.
别霁林与黄梅戏的形成[J]
.决策与信息,2024(7):69-75.
10
徐章程.
安徽黄梅调剧种名称考辨[J]
.中国戏剧,2024(8):65-67.
1
郑钦平,林泉.
采茶谣[J]
.儿童音乐,2013(12):26-26.
2
王和泉,陈兆权.
新采茶舞曲[J]
.歌曲,2015,0(6):68-69.
3
胡泽民,陈雄.
采茶小阿妹[J]
.儿童音乐,2015,0(3):27-27.
4
黄宗雁,成学.
壮家姑娘采茶归[J]
.歌海,2007(6):52-52.
5
郑钦平,卢灏.
采茶谣[J]
.福建歌声,2015,0(6):22-22.
6
顺采茶[J]
.音乐天地,2010(11).
7
吕美顺,雷登荣.
江南采茶女[J]
.歌迷大世界,2008,0(3):47-47.
8
郑钦平,林泉.
采茶谣[J]
.福建歌声,2013,0(4):23-23.
9
郭成建.
故乡茶香[J]
.词刊,2010(5):17-17.
10
黄小名,刘安华.
我唱一支《请茶歌》[J]
.歌曲,2010(5):50-51.
当代音乐
201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