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唐代史官地方流动及其文学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唐代史馆史官本任职于京城长安,但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职务迁转、贬谪、出使、入幕等,使得他们在京城与地方之间流动。这种流动,在史学人才培养、推进区域文学发展、改变诗歌创作风格等方面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研究史官地方流动,改换以往静态视角,对检视史官与政治、史学与文学的互动关联,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作者
吴夏平
机构地区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16年第4期102-108,共7页
Journal of Du fu Studies
关键词
唐代史官
地方流动
史官与政治
史学与文学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吴夏平.
从社会角色看唐代文馆文士与文学之关系[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1-75.
被引量:3
2
吴夏平.
唐代国子学官朝野迁转及其地方影响[J]
.贵州社会科学,2013(6):60-64.
被引量:2
3
吴夏平.
张九龄荆州之贬的文学史意义[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00-103.
被引量:2
4
吴夏平.
从学官角色看韩愈贬潮与区域文学影响[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3-78.
被引量:5
5
吴夏平.
论唐代校书郎和正字地方流动的路径[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1):59-60.
被引量:1
6
吴夏平,王玉洁.
唐代访书活动及其文学史意义[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4-2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68
1
傅璇琮.
从白居易研究中的一个误点谈起[J]
.文学评论,2002(2):130-137.
被引量:15
2
吴夏平.
唐校书郎考述[J]
.贵州文史丛刊,2005(1):6-10.
被引量:4
3
陶敏,易淑琼.《沈俭期宋之问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
4
[日]池田温.《唐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27页.
5
熊飞.张九龄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6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
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
彭定求 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9
长孙无忌 等编修.唐律疏议[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
刘晌.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共引文献
10
1
吴夏平.
“制度与文学”研究范式的形成和发展[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20-124.
被引量:9
2
张佩.
近年来关于唐宋文士与儒学研究的综述[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3):41-46.
3
任雅芳.
唐代图书府收书考[J]
.理论界,2015(8):143-148.
4
钱国富.
坎坷与艰辛:从谢国桢《江浙訪書記》看我国近代以来的访书活动[J]
.图书馆论坛,2016,36(2):64-69.
5
李国斌.
贬谪名人对岭南偏远地区的教育价值[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3):30-34.
6
钟安林,胡迎春.
认知诗学视角下张九龄《感遇》诗解读[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4):59-62.
7
张行健.
地域观照下的唐代文学士族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06Z):109-110.
8
吴夏平.
唐人别集国家庋藏制度及相关文学问题[J]
.文学遗产,2020,0(3):59-74.
被引量:2
9
杨碧香.
潮州清代外八景的植物文化[J]
.花卉,2023(20):10-12.
10
赵雅娟,刘彦彤.
“十相留声”:唐宋流贬宰相群体对潮州的政治、文化影响[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4,45(2):26-31.
1
郭久麟.
史学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关于传记文学的性质的思考[J]
.重庆社会科学,2002(2):51-53.
被引量:5
2
俞健萌.
在史学与文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论传记文学的史实性与可创作性[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3):5-10.
被引量:2
3
周冉,胡淑娟.
试论姜维形象的史学与文学转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3):140-142.
4
胡晓,段钱龙.
王继恩:一生逐势的北宋权宦[J]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红版),2013(3):40-43.
5
周昌梅.
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对六朝小说文体的考察——以《搜神记》、《世说新语》为例[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23(3):12-16.
被引量:3
6
项晓娟,彭千芮.
汪国真诗歌之三个显著特征[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2):83-85.
被引量:1
7
吴静.
略论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创作风格[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19(1):114-115.
被引量:1
8
张伯阳,郭国昌.
徘徊于阴霾与迷茫之间——浅论食指60—70年代诗歌创作特点[J]
.社科纵横,2013,28(9):132-135.
9
谭德兴.
贵州方志艺文志编纂体例之嬗变及其文学意义——兼论史学与文学之互动[J]
.中国地方志,2008(8):39-43.
被引量:1
10
王文倩.
“由显到隐”的迁转——关于王褒文学地位问题的思考[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1):110-113.
杜甫研究学刊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