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依兰-伊通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郯庐断裂北段的依兰-伊通断裂的展布特征,地层学,动力学演化背景,现今地震活动性等资料的分析,对依兰-伊通断裂构造特征和演化进行研究。得出依兰-伊通断裂是仍在活动的断层,并且受太平洋板块的控制。
作者
武晓军
胡澜滨
李继业
孙强
李大伟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市地震局
鹤岗地震台
出处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年第34期115-116,共2页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基金
中国地震局三结合课题(2015 0801)资助
关键词
依兰-伊通断裂
动力学演化
地震活动性
活断层
分类号
P315.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6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67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荆凤,申旭辉,洪顺英,陈正位,E.Rogozhin.
基于遥感技术研究依兰-伊通断裂带[J]
.地震,2006,26(3):79-84.
被引量:17
2
张庆龙,王良书,解国爱,杜菊民,徐士银,胡旭芝.
郯庐断裂带北延及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问题的探讨[J]
.高校地质学报,2005,11(4):577-584.
被引量:50
3
唐大卿,陈红汉,孙家振,张辉,陈栗.
郯庐断裂带伊通段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控盆机制[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34(3):340-348.
被引量:16
4
王孔伟,张帆,刘志宏,张兴洲.
依舒地堑汤原、方正断陷古近纪边界断裂活动特征[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30(4):445-454.
被引量:25
5
葛荣峰,张庆龙,王良书,解国爱,徐士银,陈娟,王锡勇.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与中国东部构造体制转换[J]
.地质论评,2010,56(2):180-195.
被引量:141
6
殷长建,彭玉鲸,王彦生,李睿,陈跃军.
伊舒断裂带年代学新证据[J]
.吉林地质,2005,24(1):6-15.
被引量:13
7
葛荣峰,张庆龙,解国爱,徐士银,王锡勇,陈娟.
郯庐断裂带北段及邻区现代地震活动性与应力状态[J]
.地震地质,2009,31(1):141-154.
被引量:33
8
牛漫兰,朱光,刘国生,宋传中,王道轩.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新生代火山活动与深部过程[J]
.地质科学,2005,40(3):390-403.
被引量:47
9
孙文斌,和跃时.
西太平洋Benioff带的形态及其应力状态[J]
.地球物理学报,2004,47(3):433-440.
被引量:28
10
孙晓猛,王书琴,王英德,杜继宇,许强伟.
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序列[J]
.岩石学报,2010,26(1):165-176.
被引量:63
二级参考文献
236
1
漆家福,邓荣敬,周心怀,张克鑫.
渤海海域新生代盆地中的郯庐断裂带构造[J]
.中国科学(D辑),2008,38(S1):19-29.
被引量:123
2
章凤奇,程晓敢,陈汉林,董传万,余星,肖骏,徐岩,庞彦明,舒萍.
松辽盆地东南缘晚中生代火山事件的锆石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制约[J]
.岩石学报,2009,25(1):39-54.
被引量:34
3
孙文福,关英梅,李芳,王连权,曹凤娟,焦明若.
东北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J]
.东北地震研究,2004,20(1):9-18.
被引量:9
4
王勇生,朱光,王道轩,刘国生,宋传中.
大别山东缘郯庐两期走滑剪切带形成的温压条件与造山带折返的关系[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3):228-238.
被引量:35
5
任建业,张青林.
东营凹陷中央背斜隆起带形成机制分析[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3):254-262.
被引量:41
6
陈道公,彭子成.
山东新生代火山岩K-Ar年龄和Pb-Sr同位素特征[J]
.地球化学,1985,14(4):293-303.
被引量:50
7
张萍,李爱民,赵春平.
沈阳及其附近地区小震复合震源机制解[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4,25(5):35-39.
被引量:5
8
张岳桥,赵越,董树文,杨农.
中国东部及邻区早白垩世裂陷盆地构造演化阶段[J]
.地学前缘,2004,11(3):123-133.
被引量:156
9
郭德明.
依兰-萝北地区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跟踪研究[J]
.东北地震研究,2004,20(3):8-16.
被引量:5
10
ZHAODapeng,LEIJianshe,TANGRongyut.
Origin of the Changbai intra plate volcanism in Northeast China: Evidence from seismic tomography[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4,49(13):1401-1408.
被引量:43
共引文献
367
1
赵欢欢,梁慨慷,魏志福,王永莉,曹春辉.
松辽盆地富氦气藏差异性富集规律及有利区预测[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3,34(4):628-646.
被引量:7
2
ZHANG Junfeng,XU Xingyou,BAI Jing,LIU Weibin,CHEN Shan,LIU Chang,LI Yaohua.
Enrichment and exploration of deep lacustrine shale oil in the first member of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NE China[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20,47(4):683-698.
被引量:1
3
杨漫坪,王林飞,林童,李兆亮.
基于精细构造解释的小断层识别技术[J]
.地质论评,2021,67(S01):269-270.
被引量:4
4
Zhu-Fu Shao,Jian-Hua Zhong,John Howell,Bing Hao,Xi-Wu Luan,Ze-Xuan Liu,Wei-Min Ran,Yun-Feng Zhang,Hong-Qi Yuan,Jing-Jing Liu,Liang-Tian Ni,Guan-Xian Song,Jin-Lin Liu,Wen-Xin Zhang,Bing Zhao.
Liquefaction structures induced by the M5.7 earthquake on May 28, 2018 in Songyuan, Jilin Province, NE China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J]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2020,9(1):109-127.
被引量:5
5
胡少华,张少阳,张宝权,杨耀琴,张福天,杨波,刘革莉,郑健雄,宋利霞,刘啸虎,孙志国.
依—舒地堑北段石油地质条件综合评价[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43(S1):59-62.
被引量:4
6
张尔华,姜传金,张元高,李自安,冯肖宇,吴杰.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结构形成与演化的探讨[J]
.岩石学报,2010,26(1):149-157.
被引量:46
7
孙晓猛,王书琴,王英德,杜继宇,许强伟.
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序列[J]
.岩石学报,2010,26(1):165-176.
被引量:63
8
孙文斌,王晓峰,常征,陈洪洲,和跃时.
我国东北地区地震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学研究[J]
.东北地震研究,2005,21(2):1-8.
被引量:13
9
段永红,张先康,刘志,方盛明,王夫运,徐朝繁,原秦喜.
长白山—镜泊湖火山区上地幔间断面接收函数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2005,48(4):834-842.
被引量:15
10
叶舟,马力,梁兴,吴根耀,徐克定,张廷山.
下扬子独立地块与中生代改造型残留盆地[J]
.地质科学,2006,41(1):81-101.
被引量:33
同被引文献
16
1
郭德明.
依兰-萝北地区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跟踪研究[J]
.东北地震研究,2004,20(3):8-16.
被引量:5
2
张凤鸣,许晓艳,刘铁军,张世忠,孙文彬.
应用震源机制解分析依兰-伊通地堑北段现代构造应力场[J]
.东北地震研究,2005,21(4):15-22.
被引量:16
3
王孔伟,张帆,刘志宏,张兴洲.
依舒地堑汤原、方正断陷古近纪边界断裂活动特征[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30(4):445-454.
被引量:25
4
傅维洲,杨宝俊,刘财,С.В.КГЫЛОВ.
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地震学研究[J]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8,28(2):206-212.
被引量:35
5
蔡超,时伟,曹代勇.
鹤岗盆地断裂构造特征与地应力演化史分析[J]
.中国煤炭地质,2016,28(3):8-11.
被引量:9
6
顾承串,朱光,翟明见,林少泽,宋利宏,刘备.
依兰-伊通断裂带中生代走滑构造特征与起源时代[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46(12):1579-1601.
被引量:17
7
余中元,闵伟,韦庆海,刘玉刚,高峰.
太平沟断裂的新发现与1963年黑龙江萝北5.8级地震的关系研究[J]
.震灾防御技术,2017,12(1):31-39.
被引量:1
8
王娟娟,姚华建,王伟涛,王宝善,李成,魏斌,冯磊.
基于背景噪声成像方法的新疆呼图壁储气库地区近地表速度结构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11):4436-4447.
被引量:18
9
田有,马锦程,刘财,冯晅,刘婷婷,朱洪翔,闫冬,李红昊.
西太平洋俯冲板块对中国东北构造演化的影响及其动力学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3):1071-1082.
被引量:25
10
王典,李鹏,刘财,鹿琪,单玄龙,田有,于涵,杨宝俊.
大兴安岭西盆地群域构造与地球物理场综述[J]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3):1106-112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王智雄,冯晅,侯贺晟,刘乾.
基于背景噪声成像方法的萝北地区浅地表速度结构[J]
.世界地质,2022,41(2):365-37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牛永效,王官超,祁晓雨,马传广,秦海旭.
天然源震动成像技术在城市隐伏断裂勘察中的应用[J]
.铁道勘察,2023,49(6):46-49.
1
刘志逊.
依兰—伊通断裂带北部下第三系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简析[J]
.黑龙江地质,1994,5(3):25-35.
被引量:1
2
郑照福.
依兰-伊通断裂北段地震活动性研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27(B08):1-5.
被引量:6
3
翟明见,朱光,刘备,顾承串,张帅,林少泽,宋利宏.
依兰-伊通断裂新构造活动规律分析[J]
.地质科学,2016,51(2):594-618.
被引量:2
4
闵伟,焦德成,周本刚,盛俭,陈涛.
依兰-伊通断裂全新世活动的新发现及其意义[J]
.地震地质,2011,33(1):141-150.
被引量:48
5
S.Grcgcrsen,焦青,苏怡之.
芬诺斯堪的亚地块地区力学特征:现今地震活动性[J]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1992(3):11-19.
6
李东涛,胡晋伟,李景弘,孙鹏慧,王晓鸥,刘忠元.
郯庐断裂带在辽北地区三叠纪左行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变形特征[J]
.地质与资源,2008,17(4):254-258.
被引量:8
7
余中元,张培震,闵伟,韦庆海,刘玉刚,刘双.
依兰-伊通断裂带尚志段晚全新世以来的强震复发间隔:来自古地震与历史文献的约束[J]
.地震地质,2016,38(4):844-861.
被引量:9
8
程三友,刘少峰,苏三.
黑龙江三江盆地绥滨坳陷构造特征分析[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4):322-328.
被引量:9
9
赵斌,刘财,余中元,韦庆海,鹿琪,田有.
反射地震勘探在隐伏地区盲断层活动性调查中的应用研究——以依兰-伊通断裂东支为例[J]
.自然灾害学报,2016,25(6):105-111.
10
疏鹏,闵伟,刘玉刚,余中元.
依兰-伊通断裂方正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及其地貌表现[J]
.震灾防御技术,2014,9(2):226-237.
被引量:7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年 第3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