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时间的废墟——青年一代的记忆诗学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毛诗序》为《黍离》提供的解释是:"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1)诗人与某处废墟邂逅,禾黍盛长,稷苗凄凄。
作者 金理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7-165,共9页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6

  • 1李陀.另一个八十年代[J].读书,2006(10):100-107. 被引量:13
  • 2敬文东.从侧面攻击大历史[J].读书,2006(11):83-86. 被引量:4
  • 3钟乔.冷战封锁下的民众文化[J].读书,2007(8):15-23. 被引量:4
  • 4景军.社会记忆理论与中国问题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5,(秋季卷):41-51.
  • 5阿斯曼,阿莱达.2007.回忆有多真实?[G]//社会记忆:历史、回忆、传承.哈拉尔德·韦尔策,编.季斌,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 6巴什拉,加斯东.2006.科学精神的形成[M].钱培鑫,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7康纳顿,保罗.2000.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 8方慧蓉.1997.“无事件境”与生活世界中的“真实”--西村农民土地改革时期社会生活的记忆[M].北京:北京大学社会生活口述史资料研究中心.
  • 9Halbwachs, M. 1938. "Individual Psychology and Collective Psycholog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5) : 615 - 623.
  • 10Halbwachs, M. 1939.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and Collective Mind.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44(6) : 812 - 822.

共引文献16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