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何谓朱子学”——一种可能的阐发途径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于"朱子学"概念的厘定和把握,必须区分其学说体系的历史开展的时空层面与其学说义理自身的逻辑开展层面,并从这样两个层面来全面地阐发之。通过对"朱子学"的创立与发展的主体,以及时空演化与历史开展的分析、考察,"朱子学"的创立与发展其主体实际上不仅仅限于朱熹个人,也包括朱子门人与后学,远至近现代对于朱子学的继承和阐扬多有助缘的朱子学者都应当被纳入到这一范畴里面。"朱子学"外延影响范围也不仅局限于中国,而且及于全世界。又由"朱子学"作为一门蕴涵无穷思想和精神智慧的学问,更显发出作为一门体系学问所具有的发展性与多学科综合的特点。
作者 徐公喜 郭文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9,共7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5

  • 1[澳]梅约翰.《东亚儒学与中华文化民族主义:一种来自边缘的观点》,载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从周边看中国》,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22页.
  • 2冯友兰.《宋明道学中理学心学二派之不同》,《清华学报》第8卷,1932年,第1期.
  • 3冯友兰.朱熹哲学[J].清华学报,1932,7(2):18.
  • 4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査报告三,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 5冯友兰:《中国哲学中之神秘主义》,《燕京学报》1927年第1期.
  • 6冯友兰《宋明儒家哲学述评》,《三松堂全集》第十一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80 -486,485 - 486页.
  • 7冯友兰:《儒家哲学及其修正》,中周出版社1944年版,第38 -39页.
  • 8冯友兰:《朱子所说理与事物之关系》,《哲学评论》1936年第7卷第2期.
  • 9冯友兰:《论“唯”》,《三松堂全集》第五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30页.
  • 10黄俊杰,林维杰.《东亚朱子学的同调与异趣》,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6年,第155-168,298-305,1-4页.

共引文献7

同被引文献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