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众人物抗辩意义何在?——梁惠民诉《财经》杂志案再审思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位身份扑朔迷离、疑与高官交情匪浅且拥有地方政协委员及多个荣誉称号的企业家,就媒体对他的批评报道提起诉讼,两级法院都以“公众人物”为由判其败诉。这为我国名誉权案之于公众人物的审理增添了新的一例。在我国学界对公众人物热烈讨论及司法中屡次对其探索运用的语境下,不仅具有个案观察价值,也有助于吸收相关经验、反思企业家名誉权纠纷案的审理规则,从而为完善我国的名誉权法的积累经验。
作者 展江 王锦东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8,43,共6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51

  • 1郭卫华,常鹏翱.论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J].法学,2002(5):53-58. 被引量:24
  • 2龙宗智.“大证据学”的建构及其学理[J].法学研究,2006,28(5):82-98. 被引量:83
  • 3唐·R.彭伯.《大众传媒法》,张金玺、赵刚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41、439-444页.
  • 4李国民.《我国法院审判评论侵权案件总体情况的统计分析》,见徐迅主编.《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114页.
  • 5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2003)东民初字第1807号民事判决书.
  • 6杨立新.《论中国新闻侵权抗辩及体系与具体规则》,载徐迅主编.《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95-196页.
  • 7杨立新.《沦中国新闻侵权抗辩及体系与具体规则》,载徐迅主编.《新闻(媒体)侵权研究新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198页.
  • 8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
  • 9柯冬林.《论新闻侵权抗辩》,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0郑文兵.《新闻侵权责任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