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金融扶贫、行为心理与区域性贫困陷阱——精准识别视角下的扶贫机制设置 被引量:3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30多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过去的扶贫模式大多依赖财政投入来改变贫困地区的环境,金融方式在扶贫工作中的运用并不到位,更没有注重贫困人群行为心理的改变,尤其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心理诉求等很容易被忽视。而行为经济学理论认为贫穷有与其相应的行为特质,扶贫应该且必须考虑贫困人群的行为心理。基于此,本文借用心理账户理论分析了贫困人群的金融心理特质,结合区域性"贫困陷阱"假说阐述了金融扶贫的正负效应,研究认为:金融精准扶贫需要建立横向和纵向的金融联动机制,才能实现贫困人群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同时,本文进一步依托行为经济学理论,从金融信贷、金融储蓄和移动金融等三个方面对我国金融精准扶贫行为进行了机制设置,并提出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建议。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共10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重庆市教育科学重大招标课题"教育领域‘精准扶贫’的实施战略研究"(2016-ZD-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虚拟经济运行安全法律保障研究"(14ZD148) 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CXTDX201601007)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二级参考文献187

共引文献1184

同被引文献373

引证文献32

二级引证文献24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