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蜀中文化对李白诗风的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李白一生诗歌风格特色鲜明,始终保持浪漫飘逸、豪放不羁的自由诗风,同时透露出蔑视权贵的人文性格和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这与他青少年时期所受蜀中文化密切相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巴蜀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以及结合具体的李白诗歌,来探讨蜀中文化对李白诗歌风格的深远影响。
作者
杨雪樱
机构地区
山东省临朐县第一中学
出处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第1期125-126,共2页
China National Exhibition
关键词
蜀中文化
李白
诗歌风格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赵东明.
试论神话对李白诗歌及其气质的影响[J]
.技术与教育,2007,21(2):39-42.
被引量:2
2
毛晓红,甘成英.
巴蜀宗教文化对李白诗歌创作想象力的影响[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1):7-12.
被引量:4
3
毛若,毛晓红.
巴蜀文化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影响[J]
.新西部(理论版),2010(4):116-117.
被引量:11
4
毛晓红,甘成英.
道教文化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分析[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7):17-21.
被引量:13
5
马强.
论唐宋蜀道诗的文化史意义[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4):25-3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阮堂明.
李白诗中对自我的仙化倾向[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7(3):62-67.
被引量:5
2
胡遂.
道教与李白诗歌的想象艺术[J]
.中国文学研究,1990(2):29-35.
被引量:2
3
葛兆光.
道教与唐代诗歌语言[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0(4):10-13.
被引量:19
4
刘海洲.
巴蜀文化视野中的“巴味”与“蜀味”——以巴、蜀两地的文学创作为例[J]
.红岩,2009(3):181-186.
被引量:2
5
姜宗强.
论道教对李白文学创作的正面影响——以游仙诗为例[J]
.甘肃社会科学,2006(1):34-37.
被引量:6
6
土屋昌明.
李白之创作与道士及上清经[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05-111.
被引量:5
7
刘道军,刘红.
古蜀时期的原始宗教与历法[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4):38-39.
被引量:2
8
毛晓红,黄全彦.
儒家文化对李白创作的影响分析[J]
.当代文坛,2006(6):137-139.
被引量:8
9
徐学书.突出巴蜀文化特色推进四川文化产业发展.区域文化与区域发展,2009,10.
10
毛晓红,甘成英.一方四川滋养一方李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共引文献
19
1
裴露琼.
道教与李白诗歌之关系研究综述[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8):151-152.
被引量:1
2
毛若,毛晓红.
蜀中“逍遥游”是李白悟道、修道、行道的过程[J]
.新西部(理论版),2010(6):95-96.
被引量:2
3
毛晓红,毛若.
李白“逍遥游”的成因分析[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7):24-27.
被引量:3
4
夏怡.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游仙诗中的道教文化[J]
.文教资料,2011(36):191-192.
被引量:1
5
唐亮,刘斌,陈丽玉.
巴蜀文化对白居易文学创作的影响[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6):3-4.
6
何英.
李白与毛泽东性格特征及其建构的成因[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11):5-7.
7
毛晓红,甘成英.
巴蜀宗教文化对李白诗歌创作想象力的影响[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1):7-12.
被引量:4
8
何艳华,谭小华.
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死观与“内在超越”[J]
.前沿,2013(14):53-55.
被引量:1
9
甘成英,毛晓红.
巴蜀古代神话传说构筑李白瑰丽的浪漫诗境[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12):11-17.
被引量:3
10
梁雪漫.
刍议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质[J]
.芒种,2014(5):175-176.
1
胡婷婷.
唐朝的盛衰和李白诗风[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1):92-93.
2
黄好霞.
道教与李白诗风[J]
.南方论刊,2005(7):48-49.
3
郑小琼.
蜀道文学对李白诗风和人格形成的影响[J]
.中华文化论坛,2015(9):174-177.
4
李秀月.
神思飞扬 挥洒自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44-45.
被引量:2
5
董洋.
李白诗歌的飘逸之美[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0(4):7-9.
6
陈小芒.
李白寓赣诗作及其迁谪情怀[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4):13-16.
7
张国庆.
劲健·韩愈·李白[J]
.文艺理论研究,2006(4):48-55.
被引量:2
8
张浩逊.
苏轼和李白[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0(4):54-57.
被引量:1
9
高素霞,王肖菊.
浅析形成李白诗风的多重因素[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10):29-30.
10
诗人的五个别称[J]
.青年科学,2003(12):54-54.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