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州乞巧风俗改革探析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民间又称"乞巧节",广州地区过七夕与其他地区的最大的区别是,将心愿的祈求化为具体的行动,用巧手做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摆出一台台绚丽多彩的艺术品供案,既娱神更娱己。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急剧变革,对传统民间风俗提倡移风易俗。广州处在风气变革的前沿,七夕节首当其冲,新风与旧俗、市俗与乡风的冲突更为剧烈。本文试从民国时期广州的报纸及媒体的角度分析七夕乞巧风俗的改革。
作者
曾应枫
机构地区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
出处
《探求》
2017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关键词
七夕乞巧
移风易俗
《广州民国日报》
广州市风俗改革委员会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1
阎友兵.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辨析[J]
.旅游学刊,2001,16(6):31-33.
被引量:63
2
赵逵夫.
从广东七夕节的传播源流看其文化特征[J]
.文化遗产,2011(3):84-92.
被引量:5
3
罗丹,徐天基,曹新玲.
作为交往方式的七夕乞巧--广州市珠村乞巧节俗调查报告[J]
.民俗研究,2009(1):209-224.
被引量:6
4
储冬爱.
乞巧的复活与蜕变——以广州珠村“七姐诞”活动为例[J]
.民族艺术,2009(3):38-45.
被引量:18
5
李振华.
七夕乞巧节的现代文化内涵探析——以广州市黄埔区乞巧节为例[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0(2):84-87.
被引量:3
6
杨扬,周仿颐.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城市特色空间塑造探析[J]
.山西建筑,2012,38(26):26-27.
被引量:6
7
陶伟,陈慧灵,蔡水清.
岭南传统民俗节庆重构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以广州珠村乞巧节为例[J]
.地理学报,2014,69(4):553-565.
被引量:49
8
朱江勇.
“舞台互动”:旅游表演学视域下的旅游展演空间[J]
.旅游论坛,2014,7(2):87-93.
被引量:9
9
赵颖.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线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探索——以广州市珠村保护规划为例[J]
.建设科技,2016(2):59-60.
被引量:3
10
蔡琳颖,邱巧玲,程晓山.
论岭南四大名园植物造景的三境特征[J]
.广东园林,2017,39(3):40-4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朱纯,黄晓虹,陈瑜.
广州珠村乞巧节的供案植物及文化探析[J]
.广东园林,2017,39(5):49-53.
2
林淑敏,佘美萱.
广州珠村乞巧节事空间的保护与活化研究[J]
.山西建筑,2019,45(22):39-41.
3
朱泳琳.
广州珠村七夕节手工艺品中的视觉语言分析及应用[J]
.天工,2022(3):20-22.
1
本刊编辑部,毛俊玉,古福,王昱心.
传说七夕! 发明七夕?[J]
.文化月刊,2011(8):24-27.
被引量:1
2
程燕,郝苏民(导师).
中国乞巧文化之乡探究[J]
.神州民俗,2008(3):126-128.
3
章虹宇.
白族的漂河灯会[J]
.大理文化,2005(5):41-42.
4
刘志尚,郑诗情.
传统文化为乡村婚嫁添色彩[J]
.乡镇论坛,2016,0(21):6-6.
5
余永红.
文化生态视阈中陇南“乞巧”风俗的传承状态[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2(4):8-11.
被引量:2
6
南京中华门:元宵祈福牌[J]
.创造,2009,17(2):23-23.
7
王磊,肖锟.
浅析中日两国“七夕节”的异同[J]
.知识经济,2010(9):129-129.
被引量:1
8
缪士毅.
七夕食俗品巧果[J]
.烹调知识,2012(8):10-10.
9
王志荣.
七夕节商业运作中情感因素的利用[J]
.科技创业家,2013(16).
10
吴庆泉,黄曜华,等.
文化事业[J]
.广州年鉴,2002(1):368-370.
探求
201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