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民日报》社论评论中妇女形象建构的文化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研究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语料库和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 ,研究《人民日报》1950—2015年之间所刊发的妇女节社论评论发现,高频词在中国女性媒体形象建构中发挥了能动作用,且和具体历史社会背景紧密联系。从不同时代的高频词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妇女形象作为一个动态主体,经历了从被解放者到参与者再到能动者的进步,经历了从去性别化到性别化的过程,而这应和了建构主义理论所主张的"身份是建构和变化着的"观点。
作者
李娜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5,共5页
Journalism Lover
关键词
《人民日报》
妇女形象
高频词
批评话语分析
分类号
C913.68 [经济管理]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1
同被引文献
117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1
风笑天.
变迁中的女性形象——对《中国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J]
.社会,1992,12(7):14-19.
被引量:34
2
闫桂媚.
19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形象变迁的实证研究——对《中国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S2):177-182.
被引量:4
3
钱毓芳.
英国《太阳报》关于恐怖主义话语的主题词分析[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4):98-103.
被引量:28
4
李娜,张琦.
西方媒体视野下的中国女性形象——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6):105-110.
被引量:16
5
光梅红.
20世纪50年代“劳动光荣”话语的建构与中国妇女解放[J]
.妇女研究论丛,2014(2):55-61.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63
1
任建英.
转型期的妇女形象与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J]
.新闻大学,1998(4):52-53.
被引量:1
2
风笑天.
变迁中的女性形象——对《中国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J]
.社会,1992,12(7):14-19.
被引量:34
3
钱毓芳.
英国《太阳报》关于恐怖主义话语的主题词分析[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4):98-103.
被引量:28
4
刘凤兰.
浅论20世纪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变迁[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10):15-16.
被引量:2
5
左际平.
20世纪50年代的妇女解放和男女义务平等:中国城市夫妻的经历与感受[J]
.社会,2005,25(1):182-209.
被引量:63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黄修己编.赵树理研究资料[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
8
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
申纪兰.忠诚:申纪兰60年工作笔记[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1.
10
中共山西省委妇委会.璩寨村发动妇女工作的经验[N].山西日报,1953 -06 -19(4).
共引文献
91
1
林美珍,马博森.
基于语料库的自闭症人群媒体话语建构特征研究[J]
.语料库语言学,2020(2):13-27.
被引量:2
2
徐田华.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角下的晚清时期《申报》中的妇女形象(1872—1911)——基于以Sketch Engine构建的文言文语料库的批判话语分析[J]
.话语研究论丛,2021(1):14-35.
3
马兴帆,陈露.
从女性地位变迁看家庭冲突的新特点——基于个体化理论视角[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0(6):147-150.
4
闫桂媚.
19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形象变迁的实证研究——对《中国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S2):177-182.
被引量:4
5
吕海燕.
对《中国青年》杂志五十年读者来信的内容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04(7):45-56.
被引量:2
6
屈振辉.
论社会变迁为知识女性就业创造的机遇[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54-55.
被引量:1
7
魏漫江.
女性媒介中的国家、市场与性别话语——对90年代以来《中国妇女》杂志女性报道的内容分析[J]
.新闻界,2010(2):97-99.
被引量:3
8
何双秋.
论现代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影响[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4):35-36.
9
余姣.
儿童形象的时代变迁——基于儿童电影作品的一种社会学研究[J]
.学习与实践,2010(5):107-113.
10
李风啸.
我国“十大杰出青年”形象变迁研究——基于190位杰出青年事迹的内容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1(11):64-69.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17
1
杨静,童宽.
新时代医学界典型人物全媒体传播的策略研究[J]
.新闻传播,2019,0(20):10-12.
被引量:2
2
钱毓芳,董颖颖.
义乌在海外媒体中的形象建构研究[J]
.语料库语言学,2020,7(2):28-38.
被引量:14
3
黄圣,张梅.
视觉话语理论下人民日报移动短视频《诉求》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及传播策略建议[J]
.东南传播,2019,0(12):5-9.
被引量:5
4
张国平,刘艳辉.
女博士的媒体形象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S2):183-184.
被引量:12
5
黄宗忠.
八十年代的中国图书馆事业[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9,43(5):103-110.
被引量:19
6
辛斌.
语篇互文性的语用分析[J]
.外语研究,2000,17(3):14-16.
被引量:167
7
辛斌.
《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比较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1-4.
被引量:106
8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2007(5):82-86.
被引量:1738
9
赵婷,李新.
一个“海外人群”的群体再现与文化身份的建构——当代美国媒体对“留美学生”新闻报道的话语分析[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1):73-77.
被引量:3
10
鲍振西.
在改革中前进——关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回顾[J]
.图书馆研究,1989,32(1):1-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9
1
穆军芳.
2017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述评[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5(6):120-133.
被引量:4
2
符小丽.
基于语料库的人民网关于女博士形象的历时建构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6):72-77.
被引量:1
3
薛文萍,王昊,周昊,谭必勇.
档案与红色人物形象塑造--以沂蒙红嫂为例[J]
.山西档案,2020(3):142-147.
被引量:8
4
朱蕾,史雁滔.
新冠疫情期间媒体对医务工作者形象的话语建构——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27(5):80-91.
被引量:5
5
赵红霞,俞潇,王蒙蒙.
基于西方主流媒体语料库的西安形象研究[J]
.海外英语,2021(24):112-113.
6
章敏,袁曦临.
图书馆媒介形象变迁的话语分析研究——基于1949—2020年《人民日报》相关报道[J]
.新世纪图书馆,2022(9):90-96.
被引量:3
7
张伟杰.
战争·媒介·女性:《人民日报》视域下的淮海战役妇女支前运动[J]
.传媒论坛,2024,7(5):28-31.
8
陈思甜.
来华留学生集体身份的官方话语建构与时代变迁——基于《人民日报》(1949—2023)的考察[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3):93-101.
9
穆军芳.
2017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述评[J]
.话语研究论丛,2018,0(1):105-120.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闵杰,侯建波.
《病毒话语》(剑桥应用语言学系列)述评[J]
.语言学研究,2023(2):257-263.
2
曹艳琴,姚兆宏.
公安交警形象的话语建构——以西安交警宣传片《出征》为例[J]
.科技传播,2021,13(19):125-127.
3
胡安奇,肖坤学.
2018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J]
.话语研究论丛,2019(1):124-139.
4
胡安奇,肖坤学.
2018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26(5):135-147.
被引量:3
5
段晨曦.
三维框架下新闻媒体人“跨海对话”的话语分析[J]
.科教文汇,2020(22):176-177.
6
李秀伟.
品牌、修辞、媒介、话语:地区形象研究的四种进路[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3):40-47.
被引量:1
7
李金格.
红色档案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
.北京档案,2021(11):39-41.
被引量:22
8
宋桂花.
移动互联网时代“红嫂精神”的传播创新研究[J]
.新闻世界,2021(12):89-92.
9
翟乐,李金格.
数字人文视阈下红色档案资源的遴选、组织与开发策略研究[J]
.情报科学,2021,39(12):174-178.
被引量:48
10
宋桂花,杨克.
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下“红嫂”形象的重构研究[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2(2):61-67.
被引量:3
1
王建军.
用性别意识的眼光看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1,12(2):65-67.
2
兰叶.
海峡两岸妇女读物与妇女形象研讨会在京举行[J]
.中国出版,1991(11):51-51.
3
加速恢复和发展档案事业——《人民日报》社论[J]
.档案学通讯,1979(4):2-3.
4
团结一致 务实兴邦——《人民日报》社论(摘要)1999.3.16[J]
.公民导刊,2004(9):12-12.
5
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人民日报》社论[J]
.先锋队,2009(10):7-8.
6
甄敏志.
七分采访 不容轻视——一次追踪采访后的思考[J]
.新疆新闻界,1992(5):35-36.
7
李娟.
电视播音员的用声特点及形象探讨(下)——电视播音员的形象探讨[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82,7(2):51-55.
8
姚文靖.
从《人民日报》社论透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J]
.中国报业,2014,0(18):42-43.
被引量:2
9
原洁,付治涓.
论女性受众在大众传播媒介下的被动与沉默[J]
.当代劳模,2009(11):41-43.
被引量:2
10
孙永.
卷首语[J]
.中国画画刊,2014(2):1-1.
新闻爱好者
201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