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在表象操作中让学生表达得有滋有味——以香港二年级看图说话《小鸟学飞》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表达得有"滋味",最先是由南朝钟嵘在《诗品》中提出并用以评判诗品的优劣。他认为作品的良好表达能产生"闻之者动心,体之者无极"的效果,能让读者感受到作品表达的外在魅力和内在神韵。直到现在,我们在评判小学生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的时候,也会沿用"滋味"这个标准,即"有滋有味"。就现代低年段小学生而言,笔者认为这个标准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内容上要"具体",
作者 冯迪鸿
出处 《小学语文》 2017年第3期60-62,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