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中庸传统与社会理性的营造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庸是中国人的一个理想,从行为选择上来说,这是一种最为稳健的行为方式,强调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平衡,在此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就是最佳选择。但这一中庸的理想,在现实中却没有得到贯彻,无论从中国思想发展上,还是历史事实与现实中,偏于一隅而走极端,似乎是一种普遍的趋势,远离了中庸的理想。这一理想与现实的裂痕,主要原因是对中庸理想的误解、理想与实践的矛盾、社会进步与简化原则的势在必行,以及现实中将中庸当作博弈的前提条件等。重温中庸理想,以资于现实社会,需要从社会宏观层次去理解中庸,以"位育"作为基本的方向,一方面承认社会不同部分不同成员的差异,一方面维持一个底线,执住这两端而坚持宽容精神,才是和而不同的中庸社会。
作者 王君柏
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97,共6页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潘光旦费孝通社会学思想比较研究"(15BSH003)
  • 引文网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68

  • 1.《孟子·尽心下》[M].,..
  • 2.《庄子·天地》[M].,..
  • 3.《墨子·天志中》[M].,..
  • 4.《汉书·艺文志》[M].中华书局,1962年版..
  • 5.《商君书·垦令》[M].,..
  • 6.《史记·太史公自序》[M].,..
  • 7.《说文》[M].,..
  • 8.《荀子·劝学》[M].,..
  • 9.《汉书·董仲舒传》[M].,..
  • 10.《礼记·祭统》[M].,..

同被引文献87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6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