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大众文化到生活美学——1980年代审美感性与主体重建的逻辑框架

From the mass culture to life aesthetics——The logic framework of aesthetic sensibility and main body reconstruction in the 1980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80年代的"美学热"和"文化热"不仅构成了以审美反思意识形态、以人性反思历史的理论脉络,更促成了以感性表达和生活性特质为内核的大众审美文化的产生。大众审美文化肯定了主体感性经验的合法性存在,形成了从审美经验到生活美学再到主体重建的逻辑框架。大众审美文化一方面彰显了主体对于自由和感性的希冀,另一方面对长期处于理性压抑状况下的人性也是一种反拨与调整,从而与知识分子的美学理论探索一同构成了新时期的文化启蒙。而现代文学也开始向生活化、通俗化和多元化的谱系转型,在解构政治意识形态的宏大话语的同时确立了主体的存在价值。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和文学艺术世俗化的进程也带来了生活美学的勃兴,并与知识分子的"美学热"构成了遥相呼应的同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感性启蒙的美学价值景观。
作者 裴萱
出处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65-76,共12页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ZW00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CWX027)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6-qn-08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59227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4

  • 1杨春时.关于《美学》的答辩——与张法对话[J].贵州社会科学,2007(9):15-21. 被引量:7
  • 2甘阳.八十年代文化讨论的几个问题[M].编委会.文化:世界与中国(第1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26.
  • 3[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马月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
  • 4(美)雪莉·贝尔吉(ShirleyBiagi)著,赵敬松主.媒介与冲击[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 5潘知常. 再谈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J]. 学术月刊,2000(5): 49.56.
  • 6阎围忠.走出古典--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评[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 7甘阳.《人伦》中译本序[M]//[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 8李泽厚.关于主体性的补充说明[M]//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北京:三联书店,2005.
  • 9潘知常.实践美学的本体论之误[J].学术月刊,1994(12).
  • 10杨春时.走向后实践美学[J].学术月刊,1994(5).

共引文献17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