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互联网金融中的监管问题:基于激励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设计是为了纠正市场中存在的失灵问题,保护公众投资人的利益。由于互联网金融在覆盖范围、市场信息以及资产担保等方面与传统金融机构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其监管应当区别对待。正是基于此认识,通过借助激励理论的分析框架,构建了金融监管部门、公众投资者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激励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监管部门的介入能够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水平和融资规模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会使得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水平下降,融资规模变化不明确。在此基础上借助激励理论中的声誉模型进行分析,发现附加了声誉激励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清算或者"跑路"现象明显减少。因而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点在于采取监管措施促进互联网金融平台内部信息透明化和信用可查化。
机构地区 中南大学商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4,共6页 Seeker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乡金融统筹发展研究"(7167330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63

  • 1陈敏轩,李钧.美国P2P行业的发展和新监管挑战[J].金融发展评论,2013(3):1-34. 被引量:50
  • 2陶娅娜.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3(11):58-73. 被引量:150
  • 3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 张丞.发展文化金融可借鉴互联网金融思维[N].中国文化报.2014(006)
  • 4张庆昉.互联网金融监管对策[N].金融时报.2013(012)
  • 5(美) 希勒,著.金融新秩序[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6陈志武,2014,《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经济观察报1月6日.
  • 7盛松成和张璇,2014,《余额宝与存款准备金管理》,《金融时报》3月19日.
  • 8王达,2014,《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吉林大学工作论文.
  • 9谢平,2013,《互联网货币》,财新《新世纪》4月1日.
  • 10杨成和韩凌,2011,《三网融合下的边界消融》,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共引文献1196

同被引文献73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