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对儒家学说中是否存在道德情感主义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感同身受的讨论中,国内学者和斯洛特都将目光投向了孟子。国内学者认为孟子的恻隐之心是在讨论感同身受,而斯洛特则认为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才是感同身受。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存在问题。恻隐之心、万物皆备于我更多的是推己及人,孟子没有谈论过感同身受。斯洛特的道德情感主义和儒家思想的相似更多地是在精神气质上的相似,而非具体观点、概念上的相似。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108,共8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3JDSZK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