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花岗岩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花岗岩中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的形成机理的研究还非常少见并对现已提出的成因还存在很大的争论,系统总结了花岗岩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的可能形成机理,对深入理解花岗岩中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的形成机理和区域金属矿产成矿机理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
程旺明
杨凯
马力
陈洋
夏莹
机构地区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年第5期61-61,67,共2页
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
基金
长江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50019和2016011)资助
关键词
花岗岩
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
形成机理
分类号
P58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84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赵振华,包志伟,乔玉楼.
一种特殊的“M”与“W”复合型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以水泉沟碱性正长岩为例[J]
.科学通报,2010,55(15):1474-1488.
被引量:33
2
赵振华,熊小林,韩小东.
花岗岩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形成机理探讨——以千里山和巴尔哲花岗岩为例[J]
.中国科学(D辑),1999,29(4):331-338.
被引量:110
3
陶继华,李武显,李献华,岑涛.
赣南龙源坝地区燕山期高分异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Hf-O同位素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43(5):760-778.
被引量:44
4
祝亚男,彭建堂,刘升友,孙玉珍.
湘西沃溪矿床中黑钨矿的地质特征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J]
.地球化学,2014,43(3):287-300.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84
1
吴元保,郑永飞.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J]
.科学通报,2004,49(16):1589-1604.
被引量:2176
2
卢德林,罗修泉,汪建军,张思红,郑宝英.
东坪金矿成矿时代研究[J]
.矿床地质,1993,12(2):182-188.
被引量:37
3
邱检生,胡建,McInnes B I A,蒋少涌,徐夕生,Allen C M.
广东龙窝花岗闪长质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J]
.岩石学报,2004,20(6):1363-1374.
被引量:21
4
彭建堂,胡瑞忠,赵军红,符亚洲,袁顺达.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中白钨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J]
.地球化学,2005,34(2):115-122.
被引量:50
5
王郁,蒋心明,商木元,王正坤.
冀西北与偏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
.地质论评,1994,40(4):368-376.
被引量:28
6
胡达骧,罗桂玲.
河北张-宣金矿区含金石英脉^(40)Ar/^(39)Ar年龄[J]
.地质科学,1994,29(2):151-158.
被引量:35
7
张招崇.
东坪金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特征与成矿流体演化[J]
.黄金地质,1996,2(3):36-41.
被引量:4
8
杨进辉,吴福元,邵济安,谢烈文,柳小明.
冀北张-宣地区后城组、张家口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6,31(1):71-80.
被引量:67
9
张敏,陈培荣,黄国龙,谭正中,凌洪飞,陈卫锋.
南岭东段龙源坝复式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学报,2006,80(7):984-994.
被引量:68
10
刘颖,刘海臣,李献华.
用ICP-MS准确测定岩石样品中的40余种微量元素[J]
.地球化学,1996,25(6):552-558.
被引量:555
共引文献
184
1
王珂,王连训,马昌前,朱煜翔,高利远.
东昆仑加鲁河中三叠世含石榴石二云母花岗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2020,45(2):400-418.
被引量:12
2
张辉,唐勇,刘丛强,饶冰.
熔体-流体作用是过铝质岩浆体系产生稀土"四重效应"的机制?——REE在流体/熔体相分配的实验研究[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7,26(z1):522-524.
3
覃宗光,邓贵安,董业才,吴开华,林德松.
栗木矿田鱼菜花岗岩型锡钨矿床[J]
.矿产与地质,2011,25(1):1-8.
被引量:18
4
孙艺,赖勇,陈静,舒启海.
岩浆残余富集和流体叠加对稀土配分的影响:熔融包裹体原位LA-ICP-MS研究[J]
.矿物学报,2011,31(S1):291-292.
被引量:3
5
覃宗光,邓贵安,董业才,吴开华,林德松.
栗木矿田鱼菜花岗岩型锡钨矿床的发现及其找矿标志[J]
.云南冶金,2011,40(S2):76-79.
被引量:3
6
周振华,吕林素,杨永军,李涛.
内蒙古黄岗锡铁矿区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制约[J]
.岩石学报,2010,26(12):3521-3537.
被引量:56
7
王玉往,王京彬,王莉娟,方同辉.
新疆哈密黄山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的稀土元素特征及意义[J]
.岩石学报,2004,20(4):935-948.
被引量:56
8
彭建堂,胡瑞忠,赵军红,符亚洲,袁顺达.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中白钨矿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J]
.地球化学,2005,34(2):115-122.
被引量:50
9
邓希光,李献华,刘义茂,黄革非,侯茂松.
骑田岭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制约[J]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5,24(2):93-102.
被引量:39
10
王素娟,吴烈勤,张展适,谭正中.
粤北下庄矿田帽峰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28(2):130-136.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41
1
王玉荣,李加田,卢家烂,樊文苓.
花岗岩浆结晶过程晚期铌、钽富集成矿的地球化学机理探讨[J]
.地球化学,1979,8(4):283-291.
被引量:12
2
干国樑.
矿物-熔体间元素分配系数资料及主要变化规律[J]
.岩石矿物学杂志,1993,12(2):144-181.
被引量:28
3
王汝成.
法国Beauvoir花岗岩中烧绿石族矿物的研究[J]
.岩石矿物学杂志,1994,13(2):140-148.
被引量:1
4
赵劲松,赵斌,饶冰.
初论铌、钽和钨的成矿作用:实验研究[J]
.地球化学,1996,25(3):286-295.
被引量:20
5
张文兰,华仁民,王汝成,陈培荣,李惠民.
赣南大吉山花岗岩成岩与钨矿成矿年龄的研究[J]
.地质学报,2006,80(7):956-962.
被引量:94
6
赵振华,熊小林,王强,乔玉楼.
铌与钽的某些地球化学问题[J]
.地球化学,2008,37(4):304-320.
被引量:111
7
张辉,唐勇,刘丛强,陈剑锋.
1kbar、800℃下REE在富磷过铝质熔体/流体相间分配的实验研究[J]
.地学前缘,2009,16(1):114-124.
被引量:10
8
赵振华,包志伟,乔玉楼.
一种特殊的“M”与“W”复合型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以水泉沟碱性正长岩为例[J]
.科学通报,2010,55(15):1474-1488.
被引量:33
9
赵振华,熊小林,韩小东.
花岗岩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形成机理探讨——以千里山和巴尔哲花岗岩为例[J]
.中国科学(D辑),1999,29(4):331-338.
被引量:110
10
于俊杰,曾令森,刘静,高利娥,谢克家.
藏南定结地区早中新世淡色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J]
.岩石学报,2011,27(7):1961-1972.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1
1
于志琪,刘汇川,陈希,李文奇,王凯,任威威.
高分异花岗岩双胞胎元素解耦与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机制[J]
.地球化学,2023,52(3):344-35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汪程,王岳军,邵拥军,熊伊曲,张健,李昌元,陈泽毅.
江南造山带中段仁里‒传梓源Li-Cs-Ta型伟晶岩中副矿物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24,48(3):478-492.
1
刘经纬,陈军胜,陈斌.
赣东北高分异花岗斑岩的成因及其对钨矿化的意义[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6,35(6):1156-1180.
被引量:9
2
赵振华,增田彰正,M.B.夏巴尼.
稀有金属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J]
.地球化学,1992,21(3):221-233.
被引量:119
3
李凤宪,白新会,万乐,关庆彬,李鹏川.
内蒙苏尼特右旗吉布胡楞土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45(2):429-440.
被引量:6
4
广州地化所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地球化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
.稀土信息,2010,16(7):27-27.
5
杨成富,刘建中,陈睿.
贵州水银洞金矿构造蚀变体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J]
.矿物学报,2011,31(S1):226-227.
被引量:2
6
张学军.
掩星情报站[J]
.天文爱好者,2008(3):10-11.
7
张学军.
掩星情报站[J]
.天文爱好者,2010(10):14-15.
8
赵振华,熊小林,韩小东.
花岗岩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形成机理探讨——以千里山和巴尔哲花岗岩为例[J]
.中国科学(D辑),1999,29(4):331-338.
被引量:110
9
柳长峰,杨帅师,武将伟,张华锋.
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地区晚二叠-早三叠世过铝花岗岩定年及成因[J]
.地质学报,2010,84(7):1002-1016.
被引量:35
10
张辉,刘丛强.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磷灰石矿物中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及其意义[J]
.地球化学,2001,30(4):323-334.
被引量:19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