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日本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启示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提高基础医学教育效果及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基础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文章介绍了日本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具体手段,对我国医学教育创新能力进行思考,并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启示。
作者
马宁
李正花
张艳芬
李香顺
竹本賢司
乔瑜
李艳泽
高旭
机构地区
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哈尔滨医科大学组织与胚胎学教研室
日本熊本大学生命资源与研究支援中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诊断教研室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科
出处
《基础医学教育》
2017年第3期234-236,共3页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基金
哈尔滨医科大学于维汉院士杰出青年培养基金资助项目(2014)
关键词
本科教学
创新能力
科研素质
医学生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113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1
参考文献
5
1
李冬民,吕社民,孟列素,杨旭东,韩燕,宁启兰,王淑红,张富军.
深化分子生物学实践教学,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4):454-456.
被引量:7
2
孙利军,汪青(审校).
现代医学生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复旦教育论坛,2007,5(6):88-91.
被引量:13
3
陶怀,陈夏.
以“助研计划”为契机,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J]
.基础医学教育,2016,18(8):680-682.
被引量:10
4
孙静,李良.
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指导的体会[J]
.基础医学教育,2015,17(2):160-162.
被引量:12
5
李玉军,翟爱霞,张庆猛,吴静,钱钧,宋武琦,张凤民.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272-27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周天戟,张雪怡,冯保庆,蒋炳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级式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30-32.
被引量:3
2
鲁映青,杨轶群,曾勇.
医学功能学科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教学的探索[J]
.复旦教育论坛,2004,2(6):89-91.
被引量:2
3
李林,张宇辉,李云峰.
构建新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630-631.
被引量:30
4
杨清玲,陈昌杰,连超群,章尧.
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体会[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1):44-46.
被引量:19
5
林小聪,刘新光,周克元,张海涛,梁念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提高型重点实验室建设[J]
.医学教育探索,2007,6(7):613-614.
被引量:4
6
冯天元.
对基础医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097-1098.
被引量:28
7
张凤民,李玉军,付英梅,谷鸿喜,钟照华,凌虹,马佳毓.
以案例导入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1-2.
被引量:21
8
周其全,罗荣,罗勇军,黄庆愿.
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创新能力[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4):368-370.
被引量:7
9
岳凤文,戚红,刘易欣,王栋.
医学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的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8):852-853.
被引量:9
10
翟爱霞,李玉军,付英梅,考文萍,钟照华,张凤民.
学导式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0):984-986.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40
1
刘敏,潘勤,罗凤玲,陈朗,刘万红,章晓联.
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案初探[J]
.南方医学教育,2019(4):11-13.
2
李芳菲,王莎莉,徐昉,周发春.
生理学机能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
.医学教育探索,2009,8(5):541-542.
被引量:6
3
鲁映青,孙利军,王卫平.
构建当代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体系[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47-49.
被引量:20
4
熊兴东,张志珍.
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与体会[J]
.检验医学教育,2009,16(3):24-25.
被引量:4
5
李金龙,胡志明,高基民.
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J]
.检验医学教育,2010,17(1):15-17.
被引量:7
6
匡宝平,朱启文.
五年制医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医学信息,2012,25(7):56-57.
被引量:4
7
王明明.
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医人才培养“精诚计划”中的运用设想[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1):77-80.
被引量:4
8
吴玉章,方建群,霍正浩.
现代医学教育理念探析(论著)[J]
.继续医学教育,2013,27(6):28-30.
被引量:10
9
于晗,贾继辉,周亚滨,齐眉.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与改革方案探讨[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6).
被引量:11
10
翟爱霞,李玉军,张庆猛,吴静,考文萍,钟照华,张凤民.
学导式教学法在本科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实施与评价[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94-9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13
1
钮晓音,郭晓奎.
“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5):1-2.
被引量:126
2
刘欣玥,伊正君,付玉荣.
医学生科研创新认知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2):27-28.
被引量:9
3
周娴.
高校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0(3):159-159.
被引量:1
4
丑天舒,杨彤,盛海峰,徐洋,宋程,邓奕辉.
'寓教于研'--培养拔尖创新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3):15-15.
被引量:1
5
蒋朝东,段明,李黎,李彦.
肺吸虫病86例误诊原因分析[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4,2(4):186-187.
被引量:14
6
李黎,段明,蒋朝东,李彦.
华支睾吸虫病40例临床及误诊、漏诊分析[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4,2(4):187-188.
被引量:6
7
余森海,许隆祺,蒋则孝,徐淑惠,韩家俊,朱育光,常江,林金祥,徐伏牛,赵贵苏,王馨,李远璧,李同喜,张斌,许景田,张东昌,康庆德,黄德生,杭盘宇,雷昌球,汪维周,吴炽煦,张湘君,陈锡骐,甘耀成,徐凤,陈兆义,杨家伦,曾宪荣,韩兆祥,张守义,郭再宣,马成?.
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报告Ⅰ.虫种的地区分布[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4,12(4):241-247.
被引量:145
8
陈静芳,周光纪.
如何加强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48-49.
被引量:44
9
许隆祺,陈颖丹,孙凤华,蔡黎,方悦怡,王丽萍,刘新,李莉莎,冯宇,李辉.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B10):332-340.
被引量:670
10
周晓农,林矫矫,胡薇,黄兵,曹建平.
寄生虫学发展特点与趋势[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B10):349-354.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9
1
周志涵,葛金文,宋祯彦,成邵武.
医学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
.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0(9):53-54.
被引量:6
2
陈琳,张东辉,杨丙雅,徐志鹏,侯敏,季旻珺.
人体寄生虫学引入青年教师科研素养的教学实践[J]
.基础医学教育,2017,19(11):805-807.
3
王迎伟,邱文,赵聃,张婧,卢燕来.
临床专业“5+3”一体化医学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9(35):211-213.
被引量:14
4
覃君慧,叶菁,王瑞安,袁媛,高星,赵元琳,杨莹,谷雨.
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11):1112-1117.
被引量:8
5
钱李仁,刘宇,陈晓平,岑坚.
临床教学过程中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8):81-84.
被引量:7
6
贺鹏,马云峰,陈妍.
高校本科生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探索[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19):51-52.
7
李泽,李凯峰,蒲雪茵,刘勃志,吴菲菲,田菲,张博,马雪,邢文娟,王亚云,张海锋.
军事导向型人体机能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建设与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3,43(2):109-113.
被引量:1
8
孙晨冰,施俊,许玲,张微微,陈洁,龚亚斌.
基于临床实践培养中医规培医师创新思维的教学探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20):8-11.
被引量:3
9
徐书尚,崔晓龙,刘雨菁,侍家胜,颜臣,郑玉成,付洋洋.
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24):82-8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王相成,李强,王尔祺,白侠.
早期参与科研活动在核医学本科教学中的作用[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8,40(S01):13-15.
2
刘申.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本硕博”一体化学生工作机制研究与探索[J]
.就业与保障,2020(19):131-132.
被引量:1
3
金姗,孟凡艳.
关于医学生科技创新方法的几点哲学思考[J]
.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0):54-55.
4
王燕玲.
公共管理本科生研究型毕业实习模式及其工作机制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7):20-21.
被引量:2
5
刘莹,程文,李海霞,张磊,邵华,刘钊,尚海涛.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策略在医学生培养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5):38-40.
被引量:3
6
孙玉锦,李明蓉,陈慧,王颖,乐文月.
培养高职学生科研素养的路径探究——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0,42(1):110-112.
被引量:1
7
邓思思,张蕖,陈江,陈书,朱旭,魏歆然,魏高文,宋祯彦.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思维培养的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2020(10):44-45.
被引量:1
8
马辉,甘嘉亮,龚艺贞,龙冰霜,叶方惠,廖存,黄家豪.
导师引导下“5+3”一体化结直肠外科专业型研究生参与学术期刊论文编审小组的教学模式效果初探[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3):379-383.
9
王岗,王小闯,李若寒,李佳媚,张静静,高雅,金旭婷,任佳佳.
基于PICO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实践教学效果探索[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4):714-717.
被引量:13
10
斯海波,叶红霞,梁明玮,张猎,卿平,沈彬.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创新型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7):772-777.
被引量:13
1
程航,陈鹤,肖艳玉,蔚晓庆.
浅谈农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8):111-112.
被引量:1
2
马洁.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改进与创新[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2(7):166-166.
3
范淇元.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17):8-8.
被引量:1
4
傅燕翔,杨振华,张佑祥.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
.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07,0(3):157-158.
被引量:1
5
王政新,杨建平,姚树莲.
“四能复合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5):80-81.
6
刘鑫,胡继林.
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科学时代,2013(2).
7
王洋,袁月明,潘世强,孙上媛,刘博.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2016(7):125-127.
被引量:1
8
杨春梅.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
.科教文汇,2011(21):142-143.
被引量:7
9
李永和.
感悟小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15):250-250.
被引量:1
10
丁尔迅,仇明,王来根.
日本医学临床教学改革现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4):21-22.
被引量:6
基础医学教育
201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