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翻译活动存在的理据不在于语言间的差异,而在于它的社会属性;翻译的可行性基础不在于语言符号的表达能力,而在于人们构建社会关系、进行人类交流的能力。翻译行为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它与民族的交往、与文化的互动之中,即,翻译同社会系统发生关系,接受后者的监督与管制,迁就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满足其制度性建设需求,并通过抒发译者的个性意志与翻译改写,实现文化适应与(或)文化创新。
出处
《东方翻译》
2017年第1期29-34,49,共7页
East Journal of Translation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晚清西学翻译中的政府因素研究"(编号:GD16XWW1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