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学史的“救赎”——读洪子诚先生《材料与注释》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材料与注释》一书的阅读效应始终伴随着本文的写作,我的思路也在众多批评和议论的声音中漂移、变化,越是想端详细节,就越有一种迷花倚石、无所皈依的感觉。我由此也更深地体会到洪子诚先生身上所体现的那种学术品格的难能与可贵:不趋时、不旁顾,在一个屡屡被人宣告为没有学术含量的领域里沉潜数十年的“定力”;凝视历史、解剖自己,重建自我精神秩序和历史的连续性的信念。
作者 孙民乐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50,共13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