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宗白华与“中国形上学”的难题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 某种程度上,“宗白华”这个名字就代表了中国美学。二十多年前,叶朗教授有言:“宗先生对中国美学的理解和把握,精深微妙,当代学术界没有第二人能够企及。”这一判断似乎尚未过时。不仅宗白华的一系列观点仍被广泛引用,“宗白华范式”也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
作者
汤拥华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122,共9页
关键词
宗白华
中国美学
朱光潜
叶朗
宗先生
美学思考
文化诗学
文化关怀
西方美学
美学体系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欧阳文风.
现代形态的文化诗学——论宗白华的美学思想[J]
.文艺理论研究,2002(2):42-47.
被引量:4
2
汤拥华.
艺术超越的中国难题——略论王国维的美学批评范式[J]
.社会科学战线,2013(12):138-14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王岳川.
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23-31.
被引量:74
2
蒋述卓.文化诗学批评:第三种批评的设想[J].广州:广州文艺,1997,(3).
3
蒋述卓.走文化诗学之路--关于第三种批评的构想[J].当代人,1995,(4):61.
4
童庆炳.文化诗学是可能的[J].江海学刊,1999,(3).
5
邹士方,王德胜.《朱光潜宗白华论·蒋孔阳序》,香港新闻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6
李晓宁.《文化诗学的限制》(2000年全国文化诗学学术研讨会论文)
7
宗白华.《美学的散步·杨牧序》(台湾版)
8
《朱光潜宗白华论》.邹士方,王德胜著.第159页
9
[宗白华著],林同华主编.宗白华全集[M].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
10
[意]克罗齐 著,朱光潜等 译.美学原理美学纲要[M].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3
共引文献
3
1
王进进.
宗白华研究综述[J]
.云梦学刊,2004,25(6):21-23.
被引量:3
2
耿葆,汤拥华,张曦,魏霞,李治国,白振奎,邬元华.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J]
.学术月刊,2003,35(2):95-112.
3
刘艳芬.
独特的阐释 永久的魅力——论宗白华美学批评风格[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89-92.
同被引文献
11
1
本刊编辑部.
关于文学上的共鸣问题和山水诗问题的讨论[J]
.文学评论,1961(6):58-66.
被引量:5
2
编后记[J]
.文学评论,1961(1):113-113.
被引量:1
3
黄越华.
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性转换——从节奏论看宗白华美学思想[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18(3):37-42.
被引量:1
4
张节末.
论宗白华中国美学理念的形而上学品格[J]
.文艺研究,2002(5):28-34.
被引量:14
5
章启群.
重估宗白华——建构现代中国美学体系的一个范式[J]
.文学评论,2002(4):22-30.
被引量:18
6
郁沅.
情景交融三类型论[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3):89-94.
被引量:14
7
李建盛.
中国传统与现代性张力中的宗白华美学[J]
.中国文学研究,2014(3):5-9.
被引量:1
8
彭锋.
气韵与光影——兼谈宗白华的中国现代美学建构方式[J]
.文艺争鸣,2017(3):103-107.
被引量:2
9
李勇.
从“中西对照”到“化异归同”——宗白华形上学美学的跨文化阐释[J]
.文学评论,2019(4):55-63.
被引量:2
10
李雷.
20世纪上半期“气韵生动”概念的跨语际实践[J]
.文艺研究,2021(2):134-144.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2
1
郭鹏飞.
宗白华“情景交融”论的三重内涵和理论生成[J]
.美育学刊,2024,15(2):77-87.
被引量:1
2
黄长明.
从“一致”到“条理”:宗白华节奏论的内涵与建构路径[J]
.中国文艺评论,2024(5):16-2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锦.
韵律与意趣——评高卉民的大写意花鸟画[J]
.美术观察,2024(7):154-155.
1
汪韶军.
发现切近的经典——小议当代文风的继承和创新[J]
.文化学刊,2014(5):26-30.
2
叶朗教授访谈录[J]
.东方丛刊,2002(3):1-6.
被引量:1
3
徐安.
叶朗心中的“意象世界”[J]
.商情,2015,0(24):326-326.
4
应一平.
读《送陶徵君还峨眉图》[J]
.文博,2010(2):76-76.
5
陈明.
生命的乡思[J]
.杂文月刊,2017,0(7):60-60.
6
李月.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解读叶朗“美在意象”[J]
.学园,2011(1):29-31.
7
初酒,南宫阁.
桃李春风一杯酒[J]
.故事家,2016,0(9):54-63.
8
单伽,千北.
我们都要过阳光灿烂的日子[J]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2006,0(1):40-42.
9
连勇.
可贵的探索 丰硕的收获——《明清小说美学导论》之评介[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2(6):23-25.
10
王磊斌,甘来冬.
当《西厢记》遇上《雨霖铃》——论感伤的离别之美[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4):50-50.
文艺争鸣
201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