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艺术审美的对象模式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环境美学兴起后面临着"环境如何审美"的质疑。阿诺德·柏林特提出具有经验性、连续性、身体化和环境邀请特征的参与模式,认为"能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真面目不仅是视觉上的观赏和把握,还有身体所有感官的体验以及时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庐山美景也会吸引欣赏者投入其中、乐而忘返。参与模式很好地解决了"环境如何审美"的难题,揭示了环境审美与艺术审美的本质区别,推动了众多环境审美模式的形成,成为环境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1-44,共4页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学科共建项目(GD14XZX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