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与肩峰解剖形态和肩峰下间隙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住院治疗的单纯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治疗及随访资料。在患者术后肩胛骨侧位X线片上观察肩峰解剖形态、测量肩峰下间隙,采用Nikolaus等提出的诊断标准判定患者术后SIS的发生情况。按照Bigliani等的分型方法将肩峰分为3型,Ⅰ型肩峰呈平直形、Ⅱ型肩峰呈曲线形、Ⅲ型肩峰呈钩状。在肩胛骨侧位X线片上测定肩峰-肱骨头间距(acromio-humeral interval,AHI)和钢板-肱骨头间距(plate-humeral interval,PHI),分析其与SIS发生的关系。结果:41例患者有完整的治疗及随访资料,其中Ⅰ型肩峰16例、Ⅱ型肩峰14例、Ⅲ型肩峰11例。术后10例患者发生SIS,手术取出锁骨钩钢板后肩痛、活动受限情况均明显改善。术后发生SIS的患者中Ⅱ、Ⅲ型肩峰患者所占比例(9/10)高于术后未发生SIS的患者(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2,P=0.030)。术后发生SIS患者的AHI小于未发生SIS的患者[(9.2±1.9)mm,(10.8±1.4)mm,t=2.560,P=0.025];术后发生与未发生SIS患者的P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2.1)mm,(7.7±1.3)mm,t=1.993,P=0.053]。结论: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Ⅱ、Ⅲ型肩峰和(或)AHI较小的患者更容易发生SIS。
出处
《中医正骨》
2017年第3期17-19,共3页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基金
中山市医学科研项目(2016J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