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仪式重构与村落整合——以烟台市北头村祠堂修缮为例 被引量: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章试图通过祠堂修缮的个例,来分析传统仪式的重构与村落整合之间的关系。祠堂具有宗教性与宗族性的双重属性,也因而被视为村落中最具整合意义的象征符号。但是在北头村,外出精英运作下的祠堂修缮活动,对村落整合所发挥的作用却是"形式化"的。这一仪式的重构虽是祭祖场所之修复与宗族血脉之续修,但是其村落整合的意义更侧重于"外联性"而非"内聚性"。同宗同源的概念逐渐成为了宗族成员,尤其是村落、外出精英、外地宗亲,甚至外部社会四者相互之间建构外联关系的社会资本,而个人与宗族之间的内联性却有所缺失。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在传统仪式重构的过程中,缺少神化祖先的过程,忽略了祠堂禁忌,导致祠堂的宗教性因素被不断抽离、弱化,从而难以维持其社会整合的功能。可以说,祠堂的神圣意义被逐渐世俗化,传统被视为一种社会资本而被人们选择性地利用。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75,共7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54

  • 1常建华.《宗族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版.
  • 2万历《休宁县志》卷1《舆地志·风俗》.
  • 3万历《(休宁)程典》志9卷之《宗法志第三》.
  • 4明《(休宁)商山吴氏宗法规条》.
  • 5雍正《(休宁)茗洲吴氏家典》卷1《家规》.
  • 6宣统《古歙义成朱氏宗谱》卷首《祠规》.
  • 7乾隆《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卷2,康熙三十九年吴苑.《方氏族谱序》.
  • 8乾隆《婺源县志》卷9《建置志·宫室》.
  • 9万历《祁门县志》卷4《人事志·宫室》.
  • 10康熙《祁门县志·凡例》.

共引文献39

同被引文献187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8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