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移情论与电影海报艺术审美的生发 被引量:1

On Development of Empathy Theory and Art of Movie Poster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在审美观照中将审美对象人格化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客观化的自我享受过程。本文试图以西方美学中的"移情说"理论为依据,以国外优秀的电影海报作品为例,分析欣赏者的审美心理与欣赏对象——海报之间的关系,探究移情论对电影海报艺术审美生发的作用,从而使得艺术作品的审美有理可依,也试图促使审美主体在电影海报作品欣赏中能与作品融为一体,体验到高度的审美愉悦。 Aesthetic activity is the personification of the object by the subject through aesthetic contemplation, or objectification of enjoy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the subjects and objects, namely posters, and explores the effect of empathy theory on movie poster art with outstanding overseas movie posters based on empathy theory from western aesthetic, so as to offer a rational basis for aesthetic activity of art and try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artwork through poster appreciation and experience aesthetic pleasure.
作者 郑翠仙
出处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6-49,共4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关键词 移情论 审美观照 人格化 艺术审美 empathy theory aesthetic contemplation personification art aesthetic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0

  • 1[古希腊]柏拉图.《蒂迈欧篇》.谢文郁译注.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第31页.
  • 2[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67页.
  • 3[古希腊]柏拉图.《斐多》.杨绛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8页.
  •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34页.
  • 5《尼各马科伦理学》译者述要.《尼各马科伦理学》.第34页.
  • 6[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92页.
  • 7[德]立普斯.《论移情作用》.《内摹仿和器官感觉》.
  • 8[德]立普斯.《论移情作用》.《西方文艺理论译丛》第8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第43页.
  • 9[德]伏尔盖特.《美学体系》.《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589页.
  • 10[德]马克斯·舍勒.《舍勒选集》.刘小枫选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31页.

共引文献3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