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论坛》
1999年第1期4-9,共6页
International Forum
同被引文献61
-
1罗荣渠.东亚崛起的现代历史意义与21世纪前景[J].天津社会科学,1992(2):4-8. 被引量:13
-
2倪保志.冷战后国际格局的两重性[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3):95-99. 被引量:1
-
3李琮.进入21世纪的世界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J].理论视野,2000(2):4-8. 被引量:8
-
4[8]江泽民.世代睦邻友好,共创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1996-12-03.
-
5.《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N].《人民日报》,1997年8月10日.
-
6《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第264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
-
7彼得·恩格.《转变中的东盟》[J].华盛顿季刊,1999,.
-
8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75-276.
-
9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
10岛田数之.《地区大国应协调建立"多极型秩序"》,《朝日新闻》1999年7月13日.
二级引证文献29
-
1金新.东亚海洋安全:秩序演化与治理困境[J].东亚评论,2020(1):108-131. 被引量:2
-
2李杰豪,张彩蝶.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下的亚太政策与影响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19(6):19-24.
-
3杨光海.美国的东亚同盟体系:态势、趋向及意图[J].国际论坛,2002,4(4):29-34. 被引量:6
-
4周中坚.让南疆历史重镇龙州重放光辉——献给龙州建置1290周年[J].东南亚纵横,2004(11):64-68.
-
5韦红.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主义的特征[J].世界历史,2004(5):17-23. 被引量:1
-
6李玮.欧盟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比较[J].东南亚,2004(3):7-13. 被引量:2
-
7杨慧仙.五维数字城市系统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6(2):91-93.
-
8唐笑虹.试析冷战后东南亚地区主义的发展[J].东南亚纵横,2006(5):33-37.
-
9张锡镇.东盟的历史转折:走向共同体[J].国际政治研究,2007,28(2):123-134. 被引量:13
-
10唐志明.东盟与欧盟区域整合之比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96-101. 被引量:1
-
1董重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推进理论创新[J].理论探索,2005(3):45-46. 被引量:1
-
2刘於清.论江泽民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贡献[J].克拉玛依学刊,2011,1(1):8-10.
-
3陈必达,刘胜湘.论和平、合作、发展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51(6):57-63. 被引量:1
-
4解长福.徐特立同志入党得到的启示[J].特立学刊,1999,0(3):30-30.
-
5张中云.浅析当今国际形势的三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6):30-33.
-
6亓成章.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J].求知,2002(7):21-24.
-
7张万兵.浅析我国和平崛起的有利条件——以当今国际形势为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08(1):174-177. 被引量:1
-
8学习十五大文件问题解答 46、面对当今国际形势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主张是什么?[J].求知,1997(Z1):77-79.
-
9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J].现代国际关系,1998(1):40-41.
-
10宫玉涛.“9·11”事件以来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J].学术探索,2008(2):19-2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