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论坛》
1999年第1期35-40,共6页
International Forum
同被引文献66
-
1段宏.美国多极化思想的发展[J].欧洲研究,1998,19(6):16-23. 被引量:2
-
2罗荣渠.东亚崛起的现代历史意义与21世纪前景[J].天津社会科学,1992(2):4-8. 被引量:13
-
3夏安凌,侯杰辉.超越“极化”思维,把握世界格局的基本趋向[J].国际政治研究,2004,25(3):15-21. 被引量:3
-
4钱文荣.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客观趋势——当前国际问题争论之一[J].和平与发展,2004(3):16-18. 被引量:4
-
5朱振明.世纪之交东南亚国际关系的变化及发展趋势[J].国际观察,2001(6):55-60. 被引量:1
-
6倪峰.论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结构[J].美国研究,2001,15(3):7-26. 被引量:27
-
7李琮.进入21世纪的世界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J].理论视野,2000(2):4-8. 被引量:8
-
8胡远华,史世鹏.世界格局演变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理论视野,2000(4):51-53. 被引量:1
-
9李华锋.中国多极化思想与西方均势思想之辨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3):35-38. 被引量:2
-
10张志刚.建构中的东盟安全共同体:一种建构主义的视角[J].国际论坛,2005,7(3):33-3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6
-
1张茂明.试析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互动关系[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4):81-88.
-
2倪峰.论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结构[J].美国研究,2001,15(3):7-26. 被引量:27
-
3李根,李丽丽.论美国主导的世界单极格局[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63-64.
-
4周聿峨,黎海波.何种多极: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价值取向问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37-42.
-
5雷勇.论东亚地区的政治结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107-109.
-
6李泽春.单极化、多极化还是无极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3-4.
二级引证文献27
-
1金新.东亚海洋安全:秩序演化与治理困境[J].东亚评论,2020(1):108-131. 被引量:2
-
2李杰豪,张彩蝶.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下的亚太政策与影响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19(6):19-24.
-
3杨光海.美国的东亚同盟体系:态势、趋向及意图[J].国际论坛,2002,4(4):29-34. 被引量:6
-
4周中坚.让南疆历史重镇龙州重放光辉——献给龙州建置1290周年[J].东南亚纵横,2004(11):64-68.
-
5韦红.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主义的特征[J].世界历史,2004(5):17-23. 被引量:1
-
6李玮.欧盟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比较[J].东南亚,2004(3):7-13. 被引量:2
-
7杨慧仙.五维数字城市系统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6(2):91-93.
-
8唐笑虹.试析冷战后东南亚地区主义的发展[J].东南亚纵横,2006(5):33-37.
-
9张锡镇.东盟的历史转折:走向共同体[J].国际政治研究,2007,28(2):123-134. 被引量:13
-
10唐志明.东盟与欧盟区域整合之比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96-101. 被引量:1
-
1梁晓.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现状与未来[J].理论界,1999(6):50-51.
-
2小青.浅议营造爱国氛围[J].西部社会,2002(7):46-46.
-
3顾关福.冷战后的过渡性国际格局[J].国际观察,1998(6):11-15. 被引量:3
-
4侯兆晓.接力!加油![J].民主与法制,2012(32):12-14.
-
5陈兆河.21世纪初的中国对外战略[J].湖北社会科学,2002(2):63-64.
-
6曹云华.论东南亚地区秩序[J].东南亚研究,2011(5):4-13. 被引量:10
-
7刘艳萍.从多极格局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J].阴山学刊,2000(1):67-71.
-
8陈国新.迈入21世纪的世界格局 美国独霸世界受到多极化格局的制约[J].思想战线,2000,26(1):43-50.
-
9丁燕霞.浅析20世纪世界格局几经变迁的原因[J].沧桑,2003,0(5):49-50.
-
10秦殿杰.’96:纷繁多彩的国际舞台[J].群众,1996(2):5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