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政治科学》
2007年第3期52-96,181,共46页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参考文献7
-
1(美)斯蒂芬·范埃弗拉(StephenVanEvera)著,陈琪.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2李治亭卷主编,朱诚如.清朝通史[M]紫禁城出版社,2003.
-
3(美)杰弗里·帕克(GeoffreyParker)等著,傅景川等.剑桥战争史[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
4[德]卡尔·迪特利希·埃尔德曼(Erdmann,K·D·),马克斯·席德尔,泰奥多尔·席德尔等 著,张载扬,张才尧,郭鼎生等.德意志史[M]商务印书馆,1991.
-
5(清)李星沅,.李星沅日记[M]中华书局,1987.
-
6[奥]策尔纳(E·Zōllner) 著,李澍泖.奥地利史[M]商务印书馆,1981.
-
7[法]瑟诺博斯(C·Seignobos) 著,沈炼之.法国史[M]商务印书馆,1964.
同被引文献96
-
1孙学峰.东亚准无政府体系与中国的东亚安全政策[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6):32-48. 被引量:46
-
2范立舟.宋儒正统论之内容与特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7(2):80-85. 被引量:8
-
3王勇.试论建立国际关系理论的实证方法——兼评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特色”[J].国际政治研究,1994,15(4):34-40. 被引量:4
-
4孙卫国.《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1):74-80. 被引量:15
-
5王栋.超越国家利益——探寻对20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的知觉性解释[J].美国研究,2001,15(3):27-46. 被引量:17
-
6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5(3):165-176. 被引量:157
-
7金鑫,曹家齐.说欧阳修的正统论思想[J].史学史研究,2005(2):33-38. 被引量:5
-
8时殷弘.战略史考察与大战略理论[J].史学月刊,2005(6):5-10. 被引量:9
-
9周桂银.国际关系局部理论与当代史案例研究[J].史学月刊,2005(6):14-17. 被引量:5
-
10苏长和.为什么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J].国际观察,2005(4):26-30.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9
-
1王栋.双重超越的困境--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与政策刍议[J].国际政治研究,2009,30(3):12-28. 被引量:11
-
2杨原.崛起国如何与霸权国争夺小国?——基于古代东亚历史的案例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2):26-52. 被引量:24
-
3高程.国内集团利益与不对称冲突的转折——以北美独立战争和越南战争为案例[J].国际观察,2013(2):39-45.
-
4周方银,李源晋.实力、观念与不对称关系的稳定性--以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为例[J].当代亚太,2014(4):29-54. 被引量:5
-
5朱永彪,武兵科.阿富汗和解进程:现状、原因与前景[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2):78-83. 被引量:3
-
6董少劼.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中的博弈均衡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9,0(16):1-3.
-
7董少劼.中国国际承包工程中公司间的消耗战博弈[J].黑龙江科学,2019,10(18):149-151. 被引量:1
-
8赵跃晨,吴磊.石油在中东战争中的作用:论争、演进逻辑与现实[J].西亚非洲,2023(2):49-72. 被引量:3
-
9周亦奇.内战终止理论与叙利亚内战政治解决前景[J].国际关系研究,2014(1):82-9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50
-
1曹玮.选边还是对冲——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亚太国家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2):47-77. 被引量:25
-
2王栋,贾子方.论中国外交研究的三大传统[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27(4):32-53. 被引量:7
-
3赵雅丹,何奇松.国际关系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1):72-77. 被引量:3
-
4王栋,李侃.美国中国外交研究的流变:方法、议题与趋势[J].美国研究,2013,27(3):110-135. 被引量:1
-
5王栋.美国强大的原因及发展趋势[J].国际安全研究,2013,31(6):83-97. 被引量:1
-
6李巍,唐健.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角色与中国学者的理论契机[J].国际政治研究,2014,35(4):40-58. 被引量:10
-
7顾炜.地区战略与大国崛起时对周边小国的争夺--俄罗斯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迪[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40-60. 被引量:13
-
8顾炜.地区等级体系与崛起国的介入战略——以中国介入后苏联空间为例[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32(4):19-44. 被引量:17
-
9刘乐.理解国际关系中的身份退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1):91-117. 被引量:6
-
10卢凌宇,章远.理论如何影响政策?--基于国际关系学的分析[J].国际观察,2016(1):34-51. 被引量:7
-
1蔡德容,李浪.腐败与反腐败的博弈经济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10):21-25. 被引量:7
-
2编者的话[J].当代亚太,2011(5):1-1.
-
3张家磊.“电池押金”问题的法律属性及其模型解释探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7(3):86-88.
-
4孙代尧.威权体制下台湾的地方选举与政治变迁[J].台湾研究,2002(1):35-43. 被引量:4
-
5向钢华,王永县.偏好、信息与威慑博弈[J].国际政治科学,2006(3):1-33. 被引量:6
-
6魏伟.冲突与媾和:规范警察权刍议[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1):40-43. 被引量:1
-
7曹永新,陈荣卓.新形势下“官商勾结”型腐败及治理对策探析——以湖北省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为例[J].检察风云(社会治理理论专刊),2015,0(2):64-71.
-
8方圆.“卖国贼”琦善的谈判艺术[J].商业故事,2010(3):61-61.
-
9蔡冰菲.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9,24(12):40-43. 被引量:19
-
10暴玉果,魏恤民(整理).对如何处理“琦善早签和约”的思考[J].历史教学,2006(8):5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