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模式探讨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使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就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的意义及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
熊利芝
袁志忠
吴玉先
何则强
机构地区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科技视界》
2017年第1期134-134,共1页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基金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16)400号
序号:430)
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JSUJGA06)
吉首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No.JG201209
JG201509)资助
关键词
校企联合
实验室
应用型
分类号
N33 [自然科学总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68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1
刘作华,周小霞,谭世语,孙大贵,李泽全,陶长元.
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J]
.广东化工,2010,37(7):145-146.
被引量:16
2
魏小锐,李阳苹,赵维佺,陈杨杨.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2):231-234.
被引量:72
3
赖燕玲.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学科建设水平[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27-30.
被引量:51
4
周永生,陈群,何明阳,徐淑玲,孔泳.
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共建实践及功能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0):208-211.
被引量:26
5
李天松,周海燕,黄建华.
校企共建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29(2):176-179.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74
1
栗德祥.
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建筑教育特色[J]
.时代建筑,2001(S1):10-12.
被引量:5
2
赵文华,黄缨,刘念才.
美国在研究型大学中建立国家实验室的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2):57-62.
被引量:51
3
游海.
高校学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9):167-172.
被引量:13
4
陈宇红.
加强高校科研工作 促进高校学科建设[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0(6):111-114.
被引量:2
5
方桢云,龚桢梽,冯斌.
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23-25.
被引量:35
6
李福华.
为地方建设服务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1):87-90.
被引量:5
7
吴振球.
以学科交叉推动高校的学科建设[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2):17-21.
被引量:26
8
孙水林.
地方性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制的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2):92-95.
被引量:32
9
石旭斋,王建刚.
高校学科专业建设:问题与改进措施[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72-74.
被引量:11
10
王梅,陈士俊,王怡然.
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研究述评[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76-81.
被引量:29
共引文献
168
1
崔雅文,华维,李霄,朱家谨.
校企联合电力气象创新实验室建设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2):237-239.
被引量:2
2
石南辉,邓军林.
基于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
.科教导刊,2023(11):56-59.
3
李泽全,刘作华,李礼,王靓,熊黠,陶长元,刘仁龙,杜军,范兴.
产学研合作与化工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及实践[J]
.广东化工,2020,47(3):214-215.
被引量:6
4
高玉莲.
财经类实验基地建设对教科研的推进[J]
.科教导刊,2014(15).
5
张红梅.
“高级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途径探讨[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29(4):332-334.
被引量:4
6
牛振华,张益民.
独立学院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索[J]
.科技信息,2009(27).
被引量:4
7
王吉平,田克纯,覃远年,周海燕.
通信专业实验网络辅助教学研究与实践[J]
.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10(1):102-104.
被引量:2
8
秦刚.
对地方普通高校教学实验室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J]
.三峡高教研究,2010(1):59-61.
9
刘作华,周小霞,谭世语,孙大贵,李泽全,陶长元.
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J]
.广东化工,2010,37(7):145-146.
被引量:16
10
刘涛,姜红,刘旭明.
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14-115.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
54
1
刘志刚.
三分天下有其一——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4.
被引量:38
2
王健,周宇华,杨永征.
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J]
.化工管理,2005(9):13-16.
被引量:3
3
邵红艳,郑春龙.
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119-121.
被引量:71
4
赵萍萍.
刍议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3):185-186.
被引量:24
5
刘家树,菅利荣.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0):113-116.
被引量:71
6
李超,柴文磊,尚开雨.
校企共建实验室模式浅析[J]
.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2(2):85-86.
被引量:8
7
徐凯歌.
高校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与科学管理探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9):107-108.
被引量:2
8
董洁,黄付杰.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函数的实证分析[J]
.软科学,2012,26(10):15-20.
被引量:68
9
罗雪英,傅云.
基于ISM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分析[J]
.闽江学院学报,2012,33(5):130-134.
被引量:6
10
张慧颖,史紫薇.
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的模糊认知研究——基于创新扩散视角[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5):28-35.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4
1
丁盛.
校企协同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以校企共建实验室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3):241-242.
被引量:3
2
盖玉强,李铭媛.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
.设计,2020,33(16):108-110.
被引量:2
3
袁传思,贾晓,江海,袁俪欣,章文.
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模式探析——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J]
.科技创业月刊,2022,35(11):75-77.
被引量:4
4
唐露源,谢士尧,胡思洋.
技术需求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研究——以101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2023(4):16-2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徐利平,马雨清,刘鹏林.
对接地方经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嘉兴学院为例[J]
.设计,2020,33(21):107-109.
被引量:1
2
霍楷,敬婷婷.
中国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质量调查及改革对策研究[J]
.设计,2022,35(7):107-109.
被引量:1
3
陈素彬,胡振,蔡韵凝,杨华,罗海燕.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分析类共享实验室的校企共建与协同管理[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10):194-199.
被引量:4
4
胡恒基,于丽娜,王淑娇.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下校企共建特色实验室的实践探索——以山东协和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为例[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23(3):25-26.
被引量:2
5
艾栋,刘静静,林琳,郭凯,董广萍,李玉楠.
政府参与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演化博弈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2023(26):189-196.
被引量:1
6
叶成彬.
“嘉立创EDA”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研究[J]
.装备制造技术,2023(10):126-129.
7
林圣峰.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共建实验室探索过程及实践分析[J]
.就业与保障,2024(1):79-81.
8
洪帅,符晓艺,李果.
河北省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4(9):31-34.
9
沈娟,李欣然,肖渊.
科技创新"医学+X"校企联合研发平台的建设实践与思考[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24,37(3):161-166.
10
林逸君.
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以厦门为例[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41(4):73-83.
1
杨冬涛,黄杰贤,刘燕.
基于校企合作的实验室建设模式探讨[J]
.电脑与电信,2014(7):64-65.
被引量:1
2
苏桂芳.
物流专业教学浅谈[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144-145.
被引量:4
3
杨明海,荆扬,谢继勇,党修湖.
校企联合 驱动创新——以天津大学推进校企联合研究机构工作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13(3):34-36.
被引量:6
4
陈琳.
计算机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实践[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10,7(2):390-392.
被引量:4
5
崔英花.
对“卓越计划”实践活动的几点看法[J]
.中国高校科技,2013(11):56-57.
被引量:1
6
张毅宁,李国军,崔群.
SMT实验室建设方案初探[J]
.科技信息,2009(4):300-300.
被引量:1
7
徐小兵,冯进,周思柱.
机械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初探——以长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1):134-135.
被引量:7
8
李永全.
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15,12(10):79-82.
被引量:2
9
周勇,李荣华,李小松,黄泰明.
地方教学型本科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利用[J]
.中国西部科技,2013,12(8):116-117.
科技视界
201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