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文章的“文章”——鲁迅与现代文学观念的转型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与胡适的文学观念不同,鲁迅的写作颠覆了秩序化的词章理念,用小说家思维为文,形成了非文章的"文章"。整理国故与翻译实践刺激了对母语潜能的发现,在多维结构里达到一腔多调、一影多形的审美效果。鲁迅扭转了《新青年》同人写作的线性逻辑的文风,将新文学引向超越感觉阈限的审美之途。
作者
孙郁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4-129,共16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鲁迅
文章
文体
词章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
1
尾崎文昭,孙歌.
试论鲁迅“多疑”的思维方式[J]
.鲁迅研究月刊,1993(1):19-26.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12
1
张芬.
“杨树达事件”、尼采哲学与《求乞者》——鲁迅的经验、哲学与艺术的转化生成之一例[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S2):76-81.
2
丸尾常喜,秦弓.
《野草》解读[J]
.文学评论,1999(5):140-150.
被引量:7
3
彭小燕.
鲁迅“怀疑—否定”性思维特征的最初激发点——“家庭变故”对鲁迅精神世界的深层影响[J]
.中国文学研究,2006(1):74-80.
被引量:2
4
刘春勇.
中国的脊梁——解读《非攻》、《理水》并澄清一些是似而非的问题[J]
.中州学刊,2006(6):196-200.
被引量:3
5
刘春勇.
“祥林嫂”是谁?[J]
.北京社会科学,2006(6):13-17.
被引量:3
6
刘春勇.
“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解读鲁迅的小说《弟兄》[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2):30-32.
被引量:6
7
刘春勇.
油滑·杂声·超善恶叙事——兼论《不周山》中的“油滑”[J]
.社会科学辑刊,2017(1):171-176.
被引量:2
8
生媛媛.
论“多疑”鲁迅形象的重构——评刘春勇《多疑鲁迅》[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40(4):41-46.
9
刘春勇.
多疑·回心·鲁迅的原点——因《狂人日记》而引起的话题[J]
.鲁迅研究月刊,2018(9):43-48.
被引量:1
10
于小植.
沉入语言中的“冷峻”与“温情”——《孔乙己》语言特色分析[J]
.鲁迅研究月刊,2019,0(9):4-11.
同被引文献
34
1
毛晓平.
鲁迅与民间美术[J]
.鲁迅研究月刊,2000(9):38-45.
被引量:5
2
祝尚书.
论宋代科举时文的程式化[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5(5):61-70.
被引量:10
3
莫言,李敬泽.
向中国古典小说致敬[J]
.当代作家评论,2006(2):155-157.
被引量:26
4
黄薇.
观念的变迁:新文学中的图像艺术——以鲁迅《呐喊》封面为例[J]
.文艺研究,2006(5):161-163.
被引量:3
5
莫言,杨庆祥.
先锋·民间·底层[J]
.南方文坛,2007(2):68-73.
被引量:27
6
杨平.
评西方传教士《论语》翻译的基督教化倾向[J]
.人文杂志,2008(2):42-47.
被引量:13
7
王水照,慈波.
宋代:中国文章学的成立[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2):21-31.
被引量:21
8
李震.
《摩罗诗力说》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J]
.中国社会科学,2009(3):159-171.
被引量:17
9
赵京华.
北冈正子鲁迅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
.现代中文学刊,2011(3):74-81.
被引量:4
10
刘东方.
《老残游记》与胡适的审美启蒙理念[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11):23-3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冯兰.
中国古典与文学现代性——从中西比较视野考量[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0(1):125-132.
被引量:1
2
余新明.
论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基于鲁迅作品的文章学价值分析[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40(1):36-45.
3
吴海洋.
《摩罗诗力说》与鲁迅的文章观[J]
.文学评论,2021(5):48-56.
被引量:2
4
汪卫东,何欣潼.
文章传统中的鲁迅杂文[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1):97-108.
被引量:1
5
马莹莹.
“潜在文学梦”与现实的魅影——论鲁迅《野草》整体世界[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74-79.
6
刘春勇.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章”创造性转化的两种路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7):180-202.
被引量:1
7
刘东方.
鉴画衡文 诗图同道--绘画艺术与鲁迅小说语言画面感[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6):180-19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卢絮.
视界、差异与对话:论《中国文学现代性之争》[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5):12-20.
2
彭勇穗.
从“取今复古”到“双维翻译”——鲁迅《域外小说集》现代性建构路径[J]
.外国语,2023,46(1):104-116.
3
木金成.
徐懋庸前后期杂文创作比较[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1):77-81.
4
孟醒.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间离手法[J]
.鲁迅研究月刊,2023(3):70-75.
5
周楷棋.
魔鬼·立人·决断:《摩罗诗力说》与作为留日鲁迅思想方法的复仇话语[J]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24,48(2):67-74.
6
张洁宇.
当他沉默着的时候——从1924年前后鲁迅的阅读与写作说起[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4(5):52-62.
7
丁澜翔.
迸散的形象——赵延年《阿Q正传》第六十图与连环木刻的语图逻辑[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5):176-192.
1
彭树欣.
梁启超与“现代”文学观念的兴起研究综述[J]
.兰州学刊,2006(12):166-167.
2
杨道龙.
论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现代性[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4):65-69.
被引量:1
3
李清宇.
六朝文学思想对俞平伯文学观念影响考略——以《文心雕龙》为讨论中心[J]
.创新,2014,8(3):104-108.
4
王振滔,王娟娟.
反乌托邦思潮之后的可能性探索[J]
.文学教育,2013(16):25-27.
5
赵欣.
试谈鲁迅对改造国民精神的追求[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7):39-40.
6
欧阳亚丽.
现代文学观念的裂变——论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分野[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12-16.
7
格非.
普通人的高妙[J]
.幸福(下),2012(10):60-60.
8
格非,吴虹飞.
普通人的高妙[J]
.中外文摘,2012(8):16-16.
9
李齐鑫.
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关系的复杂性与现代文学观念在其中的作用[J]
.科教导刊,2011(17):189-189.
10
毛志成.
冷静地审视一下影视[J]
.当代电视,2001(A06):22-2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