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发现异质语言的世界——再读鲁迅的翻译观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鲁迅对"硬译"的解释,通常被认为是跟他对中国现代性(启蒙)的规划有关。然而,本文却尝试探讨解释"硬译"的新的可能性。这首先要探讨鲁迅对《中国人的性格》一书的态度。尽管他十分关注该书,但却没有对其做出翻译,而是采取了一种延宕姿态,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他意识到了书中所蕴含的国民性话语的缺陷。他怀疑以透明性(transparent)、同质性(homogeneous)为前提的国民性话语。《阿Q正传》不仅描写了典型的中国国民性,更描写了一种不能以国民性话语概括的异质性(heterolingual)的主体。在鲁迅的写作根底里所具有的对所谓"中国语"的异质性的认识,即知识分子语言和大众语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甚至导致了双方在传达上的困境。鲁迅的写作与假定中国语具有同质性的普遍认识无关,而是跟酒井直树所说的"异质语言的言说"(heterolingual address)酷似。鲁迅的"硬译"要求读者诉诸积极的读书行为,因为中国语本身是异质性的,想要达成毫厘不爽的认识并不可能。鲁迅批判"学衡派"和"大众化"论者,是因为他们都缺失对语言异质性的认识,而是将之理所当然地想象成一种同质性的"民族语言"。总之,我们可以将"硬译"理解为一种异质语言的言说实践,并且不能以所谓的现代性话语加以概括。
作者 李宝暻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129,共8页 DongYue Tribu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7

  • 1鲁迅.《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新潮,1920,2(5).
  • 2.《鲁迅全集》第10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62页.
  • 3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第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 4《〈一个青年的梦〉译者序》,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全集》第10卷.
  • 5《鲁迅译文全集》统计,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 6《〈小约翰〉引言》,曾以《〈小约翰〉序》为题,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26日《语丝》周刊第137期.
  • 7《坟·杂忆》,《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7页.
  • 8《〈狭的笼〉译后附记》,《鲁迅全集》第10卷,第217页.
  • 9《〈观照享乐的生活〉译后记》,《出了象牙之塔》中的一篇译文,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13日的《京报副刊》,后来未印入单行本.《鲁迅全集》第10卷,第277页.
  • 10《〈从灵向肉和从肉向灵〉译者附记》,《鲁迅全集》第10卷,第278页.

共引文献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