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楚竹书通假本字的存现状况量化考察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楚竹书通假本字的存现状况可分为四类:于甲骨文、金文及楚竹书皆有存现,甲骨文、金文已见而楚竹书未见,甲骨文、金文未见而楚竹书始见,甲骨文、金文及楚竹书皆未见。本字甲骨文、金文存现而楚竹书未见或为文献出土滞后的暂时缺失,或为本字之义全部借用他字表示而未见存现,或为本字在战国时代不表特定意义而未出现。本有其字的通假多于本字后起者,表明通假是当时尚未造出用表某义的本字而采取的临时应对措施,更是楚竹书用字不规范的重要表现。
作者 雷黎明
出处 《殷都学刊》 2017年第1期104-109,共6页 Yindu Journal
基金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战国楚系简帛与敦煌汉简文献用字比较研究"(SKGG14001)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