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小品般若经》远离说与郭象朝隐论之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小品般若经》批判传统的远离人世至山林空寂之处修行的方法,提倡以清净解脱的般若心和慈悲济世的菩萨行返回人间。这一新解脱理论旨在为正在兴起的大乘佛教塑造菩萨的新理想人格。郭象在其朝隐论中所描述的身在朝廷心在山林的圣人形象,开始为中国士人的心理结构注入自我解脱的因素,形成既积极参与社会政治事务又从世俗的名利权位解脱出来的新理想人格。郭象的圣人形象与菩萨形象有不少相似的特点。而文本的和历史的种种证据表明,郭象很可能阅读过《小品般若经》的两个早期译本及其它早期汉译佛典,并受到其一定影响。这一影响有助于郭象完成玄学统一自然和名教的历史使命。
作者 贾晋华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Religious Studies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7

  • 1《庄子哲学及其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 2刘笑敢.《经典诠释中的两种内在定向及其外化—以王弼《老子注》与郭象《庄子注》为例》[J].中国文哲研究所集刊,2005:287-319.
  • 3《庄子》.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
  • 4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第三章.
  • 5A.C.Graham,Chuang-tzu:the Seven Inner Chapters and other writings from the book Chuang-tzu,London:Geogre Allen & Unwin,1981.
  • 6王中江主编.《新哲学》第四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第139-157页.
  • 7《郭象注》.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

共引文献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