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作为方法的鲁迅”及学院派研究的未来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70后鲁迅研究学人群体有着良好的学术训练和学术素养,是目前学院派研究的主体,但同前几代鲁迅研究学人相比,缺少一些研究的"温度"。为此,70后鲁迅研究学人有必要借鉴日本"东大"鲁迅研究学派和中国1980年代以钱理群为代表的学人的经验,即以鲁迅作为方法,将自身的处境以及社会现实问题作为鲁迅研究的驱动来展开学术研究,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不仅如此,70后鲁迅研究学人还要有意识地超越前人的研究,其方法就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思考"现代"及其问题,从长历史的角度质疑和打破"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线性思维模式,在一种全新的思维范式下去重新审视鲁迅及其问题。
作者 刘春勇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36,共3页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ZW13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5YJA751017)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6

  • 1杨姿.“文化革命主将”的鲁迅形象在国民信仰中的影响与误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9(4):47-55. 被引量:2
  • 2张黎.《四川好人》与中国文化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04(3):116-128. 被引量:18
  • 3.《艾斯勒谈话录》[M].莱比锡音乐出版社,1975年版.第134页.
  • 4.《布莱希特论戏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第58页.
  • 5汉斯·奥托·敏斯特勒.《回忆布莱希特,1917—1922》,苏黎世,1963年版,第49页
  • 6张黎编选.《表现主义论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 7《布莱希特全集》第11卷,柏林-法兰克福,1988年版,第387—388页
  • 8汉斯·马耶尔.《Brecht in der Geschichte,Drei Versuche》,法兰克福苏尔卡普出版社,1971年版,第131页
  • 9布莱希特.《工作日记1938-1955》.柏林—魏玛建设出版社,1977年版,第473、469页
  • 10《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中的陌生化效果》,载《布莱希特论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版,第196页

共引文献21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