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1999年第2期40-41,共2页
Journal of Central Leadership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同被引文献11
-
1梁丹妮.反致制度在我国国际私法中的法律价值再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4):47-49. 被引量:3
-
2易俊.我国应对反致制度进行改革和利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2(6):96-100. 被引量:1
-
3金宁.论反致与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2(3):137-143. 被引量:9
-
4黄进,郭华成.论澳门国际私法的反致[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51(4):30-35. 被引量:11
-
5李双元,李金泽.世纪之交对国际私法性质与功能的再考察[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2(3):35-48. 被引量:25
-
6金宁.区际私法中的反致问题初探[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1,13(2):66-71. 被引量:3
-
7[4]洪应灶.国际私法[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印行),1982.
-
8窦家应.法的本质:利益关系调整论[J].当代法学,2000,14(5):1-5. 被引量:12
-
9徐刚.论法及法律的应然与实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4):24-29. 被引量:4
-
10周黎明.论反致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6):83-8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3
-
1董安生,郑小敏,段庆喜.2004年国际私法学学术研究回顾[J].法学家,2005(1):98-100. 被引量:1
-
2路慧婷,袁天亮.反致制度之存废[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4):108-110.
-
3耿勇.论国际私法中对外国实体私法的不平等待遇[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7):89-94.
-
4宋昱怡.反致制度基本理论新议[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27-29.
-
5谢晓彬.现代国际私法理念下反致制度的发展前景评析[J].政法论坛,2008,26(5):185-191. 被引量:5
-
6刘柏岩.反致制度何去何从[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7(2):68-69.
-
7姜斓.关于反致的几点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5):94-97. 被引量:3
-
8凡启兵.现代冲突法变革与反致制度的立法选择[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0(5):32-33.
-
9罗先云.身份性涉外民事关系与反致制度可适用性分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九条的质疑[J].红河学院学报,2014,12(4):39-42.
-
10贺莹莹.我国法律适用法中反致制度的立场及其反思[J].学理论,2015(7):154-155.
-
1王渤.反致制度的发展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11):109-110.
-
2高琦.国际私法反致制度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2):72-76. 被引量:5
-
3陈康.论适用或排除外国法制度中体现的对立统一[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6-9. 被引量:1
-
4金彭年,汪江连.从反致制度的本质看我国关于反致制度的取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2):45-53. 被引量:12
-
5王思思.反致制度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2):54-58. 被引量:1
-
6范炜烽.论转型期中国政府职能制度变迁的条件初探[J].兰州学刊,2008(12):26-28.
-
7刘炼.关于国际私法中反致制度的几点思考[J].当代法学,2003,17(10):114-116. 被引量:5
-
8李燕,戴然.略论冲突规范中开放型连结点对硬性连结点的取代[J].青春岁月,2011,0(16):292-292.
-
9孙蓉珠.试论国际私法对象的本质特征[J].国外法学,1985(5):6-12. 被引量:1
-
10马玉生.论判例在国际私法中的作用[J].研究生法学,2002(V00):252-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