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真相世界的民粹化现象及其治理
被引量:
2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后真相”是一个很具穿透力和表现力的称谓,也形象地描述了当下时代的某些症状,属于后的描述之一种,很典型。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会前报告,一连用了三个“后”,即“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且以“后真相”打头,引人注目。
作者
邹诗鹏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29,共3页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关键词
真相
治理
民粹
世界
表现力
穿透力
慕尼黑
分类号
D08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1
引证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274
同被引文献
191
1
王沪宁.
转变中的中国政治文化结构[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0(3):55-64.
被引量:94
2
吴忠民.
论社会质量[J]
.社会学研究,1990(4):12-21.
被引量:34
3
陆晔.
作为现代社会文化情境的“媒介真实”──试论电视传播对社会现实的建构[J]
.社会科学,1995(2):56-58.
被引量:29
4
周宪.
日常生活批判的两种路径[J]
.社会科学战线,2005(1):114-119.
被引量:21
5
乌尔里希·贝克,郗卫东.
风险社会再思考[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54(4):46-51.
被引量:238
6
吴晓春,孙劲松.
“有闻必录”在美国[J]
.当代传播,2006(4):29-32.
被引量:4
7
孙立.
“政治正确”与部门利益——一种泛政治化现象的分析[J]
.中国改革,2006(8):18-19.
被引量:20
8
方旭光.
政治认同——政治实践的范畴[J]
.兰州学刊,2006(9):98-100.
被引量:42
9
鄞益奋.
网络治理:公共管理的新框架[J]
.公共管理学报,2007,4(1):89-96.
被引量:212
10
孙正聿.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J]
.哲学研究,2007(9):3-7.
被引量:53
引证文献
29
1
董锦程.
“后真相”的旅行:一种比较分析的视野[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1):183-207.
被引量:1
2
贺武华,谢军.
后真相时代网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回归[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46-51.
被引量:1
3
李铁锤.
后真相:社交媒体时代的新现象?[J]
.江西社会科学,2018,38(11):241-247.
被引量:7
4
董卫民.
挖掘新闻:从后真相出发——“异化”真相下的新闻生产[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12):66-71.
被引量:5
5
唐魁玉.
创造美好生活应从寻找生活真相开始[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6):12-14.
被引量:15
6
唐魁玉.
网络美好生活的伦理维度[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6):77-84.
被引量:6
7
张爱军.
“后真相”时代的网络意识形态诉求与纷争[J]
.学海,2018(2):82-89.
被引量:14
8
周源源.
“后真相”现象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人民论坛,2019(13):118-119.
被引量:6
9
庞云黠.
历史中的“后真相”借鉴——从媒体反思走向受众反思[J]
.东南传播,2019(5):33-35.
10
张晋宏,李景平,白东海.
基于政治安全的网络舆情泛政治化治理研究[J]
.电子政务,2019(8):29-39.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274
1
闵琪,冯孟爽.
我国“美好生活”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1,22(2):119-130.
被引量:1
2
杨顺昌,杨建义.
拟态环境高校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4):6-9.
被引量:1
3
刘学蔚,Elliot O'Donnell.
《舆论》、谦逊与勇气:从新闻伦理到公民美德[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4(2):237-254.
4
纪晓玉,钟智锦,游宇霞.
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研究:网络议程设置和情感议程设置的视角[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4(1):81-110.
5
闻羽,江潞潞.
数字时代的共情: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情感策略研究[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2):179-194.
6
邱月.
编织记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视频中的灾难叙事[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1):103-126.
被引量:1
7
邓岩,王建国.
国内学界关于美好生活的研究述评[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0(4):15-20.
被引量:2
8
孟玲.
后真相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议事的现状分析及其进路探讨[J]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2(2):113-125.
9
孙晓琳,任志锋.
后真相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7(6):24-31.
10
牛依飞.
主流媒体对微博议程设置的再引导——以2018—2019年热点舆情事件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81-82.
1
谢静.
民粹主义:中国新闻场域的一种话语策略[J]
.国际新闻界,2008,30(3):33-36.
被引量:20
2
刘琴,王寅.
论新闻专业主义在网络民粹化误导和施压下的坚守——以“我爸是李刚”事件的传播链条为例[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6):112-119.
被引量:1
3
左鹏.
“民粹”的利益合谋是如何形成的——当前中国民粹主义发展路径透析[J]
.人民论坛,2016(9):28-31.
4
传,疑、或越少越好[J]
.视听界,2013(5):85-85.
5
年终忏悔大会[J]
.武侠故事,2014,0(35):2-3.
6
毕一鸣.
整合·超越·包容——广播文化创新三题[J]
.中国广播,2013(2):29-32.
被引量:2
7
秦泽宇.
公众事件网络传播中的民粹倾向及调控[J]
.今传媒,2015,23(4):51-52.
8
林青.
新媒体时代“民粹主义”的群体极化现象与应对策略[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9):5-6.
被引量:1
9
郭建良.
在未知巨变的十字路口——外报头版辞旧迎新漫画述评[J]
.新闻记者,2017(2):94-96.
10
常燕民.
社交媒介的外部性与治理路径[J]
.新闻爱好者,2016(1):33-37.
被引量:2
探索与争鸣
201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