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宋时期,大多数人,甚至皇帝和许多官僚,并不熟悉国家大型礼仪的具体仪节,需要在正式举行前习学与演练。对国家礼仪的熟悉与否是学识标志,是文臣、武将的一种分界,是身份的象征。在国家礼仪的习学与演练中,各种人关注的问题不完全相同,表现各异,很多参与者在内心深处并不认真。这就意味着,国家礼仪所承载的政治信号与象征意义难以顺畅准确地传递给大多数参与者,只能传递给其中的极少数人,礼仪再生权力的能力不宜高估。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4,共9页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