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高职论丛》
2007年第4期65-65,共1页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um
同被引文献5
-
1蓝欣.美国职业能力评价制度研究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9):66-69. 被引量:25
-
2齐幼菊.基于项目实训的课程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3):33-34. 被引量:9
-
3陈永芳,颜明忠.《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课题连载(Ⅴ) 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8):53-56. 被引量:33
-
4郑燕.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机械职业教育,2007(10):10-10. 被引量:8
-
5杨文会.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5(1):55-57. 被引量:7
-
1王杰法.高职院校教师的激励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23):83-83.
-
2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发展职业高中[J].中国劳动,1983(5):5-7.
-
3贾慧.基于国际视野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经验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53-55. 被引量:5
-
4黄扬清.发挥优势 竭诚服务 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技术技能支撑[J].中国农村教育,2004(5):20-21.
-
5黄尧.现代职业教育应建树“五化”理念[J].中国培训,2007(2):27-28.
-
6邵海鸿.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技术与教育,2010,24(2):73-75. 被引量:1
-
7邢晖.北京市骨干示范职业学校建设的经验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0,16(8):9-11.
-
8关于4~7岁儿童智力训练致各位家长[J].父母必读,1994,0(5):29-29.
-
9袁航,曾祁.高职院校新任教师以老带新培养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6(23):166-166. 被引量:1
-
10黄湖滨.论高职院校中层干部“中坚”作用的发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9):9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