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俗学的研究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中,民俗学在发展。其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与民俗学科的研究相契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与民俗学科的要旨都是传承。研究民俗学的意义与价值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是一致的。民俗学的学科理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将促进民俗学科的发展,而且利于中国今后的文化发展战略。
作者
邢莉
机构地区
中央民族大学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5,共5页
National Arts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学
民俗学科
传承
文化发展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96
同被引文献
8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1
安德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J]
.河南社会科学,2008,16(1):14-20.
被引量:92
2
方李莉.
“文化自觉”与“全球化”发展——费孝通“文化自觉”思想的再阐释[J]
.民族艺术,2007(1):80-87.
被引量:56
3
李军.
什么是文化遗产?——对一个当代观念的知识考古[J]
.文艺研究,2005(4):123-131.
被引量:52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安德明.
多尔逊对现代中国民俗学史的论述[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66-71.
被引量:9
2
吕江.
文化知识产权在新国际民俗学中的凸现[J]
.民族艺术,2005(4):6-11.
被引量:4
3
吕建昌,廖菲.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国际认同——兼谈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法律地位[J]
.中国博物馆,2006(1):10-17.
被引量:6
4
田青.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议[J]
.文艺研究,2006(5):30-35.
被引量:50
5
施爱东.
从“保卫端午”到“保卫春节”:追踪与戏说[J]
.民族艺术,2006(2):6-19.
被引量:13
6
理查德.鲍曼,杨利慧,安德明.
民俗界定与研究中的“传统”观[J]
.民族艺术,2006(2):20-25.
被引量:14
7
Andre Desvallees, a l' origine du mot" patrimoine", Patrimoine et modernite, Paris, L' Harmattan, 1998, pp. 89 - 105.
8
Le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eriel , Babel p. 26,p. 51.
9
Le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eriel, Babel, p. 201, p.217, p. 225.
10
Poulot D , Musee, Nation,Patrimoine, 1789 - 1815, Paris, Gallimard, 1997.
共引文献
196
1
赵旭东,朱鸿辉.
“格”“局”之间的文化互觉——费孝通多元一体文化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2-119.
被引量:11
2
陈志勤.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绍剧”为例[J]
.文化遗产,2009(2):111-116.
被引量:5
3
刘壮.
论文化遗产的本质——学科视野下的回顾与探索[J]
.文化遗产,2008(3):121-132.
被引量:16
4
吴效群.
对近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几个重要问题的看法[J]
.文化遗产,2011(1):17-22.
被引量:17
5
雷俊霞.
端午节的生活意义[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2):109-110.
6
高劼.
论我国藏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保护[J]
.时代漫游,2014(5):88-89.
7
李军.
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理论模式的比较研究[J]
.文艺研究,2006(2):102-117.
被引量:37
8
时胜勋.
“文化立国”与中国的文化立场[J]
.理论与改革,2007(2):117-120.
被引量:3
9
郭凌.
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自觉——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结构与解构[J]
.贵州民族研究,2008,28(1):44-50.
被引量:24
10
吴秀杰.
文化保护与文化批评——民俗学真的面临两难选择吗?[J]
.河南社会科学,2008,16(2):16-20.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86
1
刁统菊.
感受、入户与个体故事:对民俗学田野伦理的思考[J]
.民俗研究,2020,0(2):13-22.
被引量:17
2
高丙中.
中国民俗学的人类学倾向[J]
.民俗研究,1996(2):6-14.
被引量:51
3
阎云翔.
欧美民俗学略说[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27-35.
被引量:10
4
向柏松.
哭嫁习俗的成年礼意义[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3(5):80-85.
被引量:12
5
黄运海.
土家族哭嫁习俗起源探讨[J]
.贵州民族研究,1992,12(1):68-74.
被引量:11
6
彭胜宇.
论哭嫁习俗的起源[J]
.贵州民族研究,1990,10(2):89-94.
被引量:11
7
邱国珍.
“哭嫁”面面观[J]
.民俗研究,1990(3):31-36.
被引量:10
8
刘洋.
少数民族“哭嫁”习俗漫谈[J]
.民族论坛,2004(8):43-43.
被引量:2
9
王晓宇.
哭嫁——一种仪式习俗的中国文化透视与思考[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1):138-140.
被引量:10
10
余霞,钟年.
女性文化、角色心理与生命史——湖北三峡地区土家族哭嫁歌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1):76-7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4
1
杨保红.
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艺术造型保护与发展--以河南罗山皮影为代表[J]
.经济研究导刊,2020,0(10):50-52.
被引量:2
2
郑观蕾.
“非遗”视角下平地瑶的哭嫁婚俗研究——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例[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63-73.
被引量:3
3
陈雅忱,罗锦烨.
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演进路径[J]
.经济地理,2022,42(6):225-230.
被引量:4
4
魏甜甜.
当代中国非遗研究热的冷思考[J]
.民俗研究,2023(1):39-4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刘静,庄梅玲,石历丽,高婷.
基于纹理平滑和GrabCut的皮影图案轮廓的智能提取[J]
.丝绸,2020,57(11):20-27.
被引量:8
2
张潇云.
“非遗”展演策划的内驱作用[J]
.艺海,2021(1):119-120.
3
霍雯雯.
非遗视域下的阿日奔苏木婚礼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6):90-93.
4
陈卫东,方玮蓉.
甘青土族女性的群体性情感表达——以“哭嫁”仪式为例[J]
.文化遗产,2023(1):143-150.
被引量:1
5
刘晓平.
2003—2021年国内外非遗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2(2):41-54.
被引量:2
6
何瑛.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9(5):116-126.
7
裴姣姣,王柏利,裴颖.
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保护、传承与适应性发展路径研究[J]
.武术研究,2023,8(10):49-52.
被引量:3
8
谭志云,李惠芬.
数字技术赋能非遗保护传承的逻辑机理与创新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2024(1):142-150.
被引量:13
9
冯晓刚,宋昆仑,马启云,李萌,周在辉,李凤霞.
数字孪生村落:传统村落全要素智慧化营建新范式[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3(1):39-45.
10
魏甜甜.
中国文明进程视野下的“生活革命”[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0(2):95-102.
1
余悦,王俊.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俗学研究的理论形态[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11):20-26.
被引量:1
2
张志磊.
新时期民俗学者的重新定位[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98-100.
3
谭宏.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实施与控制——以民族旅游为例[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3):77-83.
被引量:2
4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意见[J]
.河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6,0(9):10-14.
5
王涛.
试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与方法[J]
.剧影月报,2006(5):52-52.
被引量:1
6
曾芸.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3(1):375-383.
7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J]
.西宁政报,2016,0(1):11-13.
8
吴秀杰.
文化保护与文化批评——民俗学真的面临两难选择吗?[J]
.河南社会科学,2008,16(2):16-20.
被引量:6
9
崔衡.
“生产性保护”的实施与困境——以花丝镶嵌工艺为例[J]
.艺术评论,2016(1):131-134.
被引量:6
10
李洋,郭龙,盛洪涛,王彦飞,邵连杰,王晓辉.
北方“三少”民族体育文化遗产数据库建构与体育援助双向研究思路探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7):173-175.
被引量:1
民族艺术
201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