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意境观的形成是人们在诗歌创作和讨论中有意压缩诗中"事"的成分、逐渐凸显"情"的成分最终达到对形上境界("境")领悟之目的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创作实践和理论总结两方面力量的推动而最终在王昌龄时期完成。这种做法的根源则在于"诗"与"道"的临近。人们借欣赏诗而"以诗悟道",同时在批评上则提倡"神合体道""超以象外"。但诗毕竟是诗,因而不能用"道"直接评论"诗"。在"诗"与"道"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言("诗")→事→象→情→境("道")——以供缓冲,从而使诗与以身体行动体察、确证"道"的方式分道扬镳。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17年第1期119-126,共8页
Journal of Du fu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早期神话意象演变研究"(批准号:BCZW019)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