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探析《吐槽大会》的青年亚文化传播策略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综《吐槽大会》开播两月,成绩不俗,究其原因,节目组的传播策略功不可没,其通过融合青年亚文化的方式,如差异化的话题设置、网络元素的密布、弹幕互动的深入等使青年群体产生强烈共鸣,拓宽传播广度。
作者
刘潇媛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6期55-55,共1页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关键词
《吐槽大会》
亚文化
弹幕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01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李琳,范泠荷.
以网络表情符号为代表的青年亚文化研究[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1):103-105.
被引量:3
2
胡疆锋,陆道夫.
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J]
.南京社会科学,2006(4):87-92.
被引量:200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66页.
2
埃里克·H·埃里克森 孙名之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p75,123,145,146,120,29.
3
CCCS,First Report,1964:6-7.
4
古姆·麦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桂万先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7-58页.
5
Chris Rojek,Stuart Hall,Cambridge:Polity in association with Blackwell,2003,p.71.
6
Stuart Hall,Paddy Whannel,The Popular Arts (1964),Boston:Beacon Press;New York,Pantheon Books,1967,pp..280-282,276-281,276.
7
Dich Hebdige,Subculture:The Meaning of Style,London:Methuen,1979,p.17,3,130,90-92,94,94-95,96.
8
Phil cohen,Subcultural Conflict and Woking-class Community,in Stuart Hall,e ds Culture,Media and Language,London:Hutchinson,1980,pp..82-83.
9
Stuart Hall,Tony Jefferson,eds,Resistance Through Ritual:Youth Subculture in Post-war Britain,London:Hutchinson,1976,p.41,48,53-54,52,203,177.
10
约翰·费斯克等编撰.《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第二版).李彬译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281,243-244,279页.
共引文献
201
1
王建华,宋亭芳.
网络脱口秀节目中青年亚文化的风格、话语与认同[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5):195-206.
被引量:1
2
燕道成,李采薇.
符号·风格·权力:青少年“奶茶”亚文化的隐喻建构[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2):187-200.
被引量:3
3
胡文图.
个体记忆再生产与共同体再造:鬼畜视频对于青年群体记忆的影响[J]
.新媒体研究,2023,9(18):92-96.
4
卢雪梅.
连接治愈与异化牵制:高校虚拟社区中的大学生社交互动实践[J]
.新媒体研究,2023,9(15):1-6.
5
葛桐序.
躺着卷:网络传播时代青年“丧文化”的流变[J]
.新媒体研究,2023,9(2):84-87.
被引量:3
6
朱頫颖.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青年亚文化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3,9(1):11-16.
被引量:2
7
戴雪红,周丹丹.
伯明翰学派女性文化研究的历史与逻辑[J]
.文化研究,2020(4):231-242.
8
乔丽娟,吴瑛.
异国“街头音乐家”:后亚文化视域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J]
.当代青年研究,2023(4):1-13.
被引量:2
9
施斌,费雪映.
网络辩论综艺《奇葩说》“元功能”话语分析[J]
.华夏文化论坛,2022(2):299-305.
10
张洪亮.
亚文化的景观化转型——以网络综艺《乐队的夏天》为例[J]
.文化学刊,2021(2):147-149.
同被引文献
11
1
胡疆锋,陆道夫.
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J]
.南京社会科学,2006(4):87-92.
被引量:200
2
蔡骐.
对网络恶搞文化的反思[J]
.国际新闻界,2007,29(1):55-58.
被引量:46
3
田钿,宋雁慧.
妥协与收编:青少年亚文化的终结方式?——以中国“80后”亚文化为例[J]
.思想理论教育,2010(20):34-38.
被引量:8
4
马中红.
国内网络青年亚文化研究现状及反思[J]
.青年探索,2011(4):5-11.
被引量:94
5
林慧.
抵抗·风格·收编:拍客文化研究的关键词解读[J]
.今传媒,2012,20(9):97-98.
被引量:2
6
吴志文.
抵抗与收编:“屌丝”恶搞的文化归路[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1):111-115.
被引量:7
7
王璐.
11月11日:从文化建构到商业收编——对“光棍节”和“网购狂欢节”的分析[J]
.青年研究,2014(3):74-83.
被引量:27
8
萧子扬,常进锋,孙健.
从“废柴”到“葛优躺”: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丧文化”研究[J]
.青少年学刊,2017(3):3-7.
被引量:99
9
黄蓓,张红霞.
国内外青年亚文化研究述评[J]
.中国成人教育,2017(12):81-83.
被引量:5
10
李佳昕.
“丧文化”的风格建构与解码——以伯明翰亚文化理论为视角[J]
.东南传播,2018(3):49-51.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谷羽,周叶美.
从“地下”到“大众”:嘻哈音乐人的迎合式文化应变策略研究[J]
.东南传播,2019(7):94-9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孙增芹.
中国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社会功能思考[J]
.环球首映,2021(1):15-15.
2
贺慧卿.
浅析国内说唱类综艺的本土化演进[J]
.新闻前哨,2021(8):125-126.
3
谈瀚镁.
嘻哈的造才智术:文化建构与自我认同[J]
.艺术评鉴,2021(17):186-188.
1
杜薇薇.
台网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路径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17,3(6):107-108.
被引量:4
2
张红武,武海波,邱建安.
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些探讨[J]
.新媒体研究,2015,1(7):61-62.
被引量:10
3
刘旦.
“大媒体”竞争:影响力决定重要性——基于《广州日报》的一些探讨[J]
.岭南新闻探索,2007(4):33-34.
4
赵淑萍,王海龙.
“用户时代”媒介行为的新变化——解读2015年春节期间的媒介现象[J]
.新闻与写作,2015(3):25-29.
被引量:1
5
王健.
红色文化传播如何有朝气、接地气、聚人气[J]
.传媒观察,2017,0(1):67-68.
被引量:3
6
朱楠.
传统主流媒体亟需提高自身话题设置能力[J]
.大观周刊,2012(46):46-46.
7
李东航.
努力做到报网博的联动共赢[J]
.军事记者,2014(6):13-14.
8
傅文仁.
正视微博谣言的话题设置[J]
.新闻前哨,2013(11):37-39.
9
2013@幸福——2013全球华人网络春晚[J]
.现代视听,2013,0(2):81-81.
10
田志友,周元敏.
网络春晚品牌化的实践与探索[J]
.今传媒,2015,23(1):142-143.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