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余姚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接诊的3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资料,统计患者进行的磁共振检查(MRI)、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和症状等,将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与磁共振检查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其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与MRI检查,两种不同的方法相比,其中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显示异常率为83.33%,MRI检查的异常率为53.33%,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出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RI,有统计学意义(χ~2=6.238 8,P=0.012 5);21例患者P40,潜伏期延长(48.65±1.85)ms,或波幅降低(1.95±1.22)μV,12例深感觉障碍者均显示P40波幅降低;BAEP1例左侧Ⅲ波和Ⅴ波峰潜伏时延长,2例右耳Ⅲ-Ⅴ波波间期延长,2例左耳Ⅴ波峰潜伏期延长并且Ⅰ-Ⅲ波间期小于Ⅲ-Ⅴ波间期;VEP有6例P100潜伏期延长,伴或不伴有波幅降低;13例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感觉神经SNAP波幅降低。结论:诱发电位结合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结果,能客观反映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变的部位,协助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定位诊断,其检查的异常率高较高,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 许洁琼 董伟
出处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7年第4期494-495,F0004,共3页 Chinese Rural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二级参考文献126

共引文献112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