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犯罪归责体系的重构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网络犯罪领域,判定的重心已经由共犯的认定转向了对单个行为人的归责。网络犯罪的行为人与结果之间,往往存在他人行为的介入,这种介入因素能否切断因果关系成为判定的关键。如果采取"传播性理论"或义务型因果归责,可以肯定对原行为人的归责。"传播性理论"将视野从"不特定"的判断转移到规范上的"传播可能性"的界定;义务型因果归责从规范论上弱化第三人行为对因果链条的切断作用;规范意义上的故意理论更容易肯定归责的结论。在网络领域采用规范意义上的归责体系有利于扩大犯罪圈,对实践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作者 陈文昊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52

  • 1薛晓源,刘国良.法治时代的危险、风险与和谐——德国著名法学家、波恩大学法学院院长乌·金德霍伊泽尔教授访谈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3):25-37. 被引量:103
  • 2劳东燕.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J].中国社会科学,2007(3):126-139. 被引量:518
  • 3.《晋书·刑法志》[M].,..
  • 4[意]贝卡里亚著 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第92页.第357页.
  • 5[法]卢梭 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6-29页,第9页,第16页.
  • 6.《左传·昭公十四年》[M].,..
  • 7Immanuel Kant Werke in sechs Baenden, herausgegeben von Wilhelm Weischedel, Band Ⅱ , S. 500.
  • 8[德]京特·雅科布斯 冯军译.《规范人格体社会》[M].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第56页,第89页.
  • 9[德]京特·雅科布斯 冯军译.《行为责任刑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页,第47页.
  • 10Vgl, Schoeke/Schroeder/Lenckner,Strafgesetzbuch Kommcntar, 25. Auflage, 1997, S. 163.

共引文献402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