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儿童语用发展取效行为的语力探讨——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关系密切,语用学无论是在方法论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对认知语言学起到导向作用。在儿童语用发展取效行为的力-动态模型中,儿童语用发展取效研究中的语力被赋予了更加清晰合理的定义,我们将其定义为:在言语互动中,通过话语交际意图(目的)、社会域因素,儿童向受话人(父母、看护人、同伴等)实施力量,旨在借助于力的作用使受话人的状态发生变化,突显力-动态模型的语用特点,为从认知角度研究儿童语用发展指明方向,重新定位儿童语用发展。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3-167,共5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儿童语用发展图式理论研究"(14B085) 佳木斯大学人才类(社科类)青年人才培育计划项目"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言语行为的语力研究"(2016JDQP01) 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认知语言学视域中经济学理论构建的隐喻范式研究"(WY2016003-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4

  • 1DeidreWilson,冉永平.关联与交际[J].现代外语,2000(2):210-217. 被引量:67
  • 2冉永平.论关联理论的社会维度[J].外国语,2002,25(3):30-36. 被引量:39
  • 3李曙光.语篇对话性与英语书面新闻语篇分析[J].外语学刊,2007(6):109-114. 被引量:13
  • 4Bousfield, D. 2007. Impoliteness in Interaction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 5. Brown, P. &S. Levinson. 1978.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A]. In E. Goody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C]. Cam- bridge: CUP. 56-289.
  • 6Brown, P. & S. Levinson. 1987.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M]. Cam- bridge: CUP.
  • 7Culpeper, J. 2011. Using Language to Cause Offence [M]. Cambridge: CUP.
  • 8Leech, G.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
  • 9Leech, G. 2005. Politeness: Is there an East-West divide? [J].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6:3-31.
  • 10杜金榜.试论语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学刊,2008(1):92-98. 被引量:29

共引文献75

同被引文献21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