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李白是“摸”着什么入蜀的?——关于人教版《蜀道难》课本注解之商榷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多次执教新课标人教版李白的《蜀道难》,发现关于“扪参历井”之注解,总以为有所不妥。为方便我的商榷之谈,兹摘录原文注解于后,以便说明。
作者
何文宏
机构地区
江西桑海中学
出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第8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蜀道难》
人教版
注解
李白
入蜀
课本
新课标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苏联波.
模糊语言不模糊[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6):36-37.
被引量:6
2
康响英,刘宝岩.
模糊语言在文学欣赏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探索,2006(7):67-68.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聂新艳.
谈模糊语言的功能与应用[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1,12(4):44-48.
被引量:2
2
白海瑜,惠春琳.
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及其语用失误[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2(3):11-13.
被引量:25
3
吴亚欣.
汉语言语交际中的含糊原则[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4):4-8.
被引量:15
4
[1]Joanna Channell.Vague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
[3]吴棠棣,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6
陈意德.论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修辞[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
7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王德春.信息学与修辞[C]//中国修辞学会.修辞学论文集(2).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22-24.
9
Lakoff.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Philos Logic,1973(2):485.
10
何自然.语用学概念[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共引文献
12
1
田华.
英语商务合同法规中模糊语言的精确性特征及其翻译[J]
.大家,2010(23):127-128.
2
毛志荣.
模糊语言探析[J]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5):41-45.
被引量:2
3
高晓琦.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文学作品的模糊美[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2):129-131.
被引量:11
4
周睿.
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语用功能[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5):47-49.
5
卢忠雷.
模糊语言在语言表达中的修辞功能[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101-102.
被引量:2
6
高晓琦.
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美学功能[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42-44.
被引量:3
7
吴克炎.
“消极修辞”之内涵新解[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2):129-133.
被引量:3
8
肖燕.
公文中表示性状的模糊词语研究[J]
.文学教育,2017(21):118-120.
9
李静.
模糊语言在文学欣赏中的语用功效[J]
.长江丛刊,2018(10):129-129.
10
周晓燕.
论模糊限制语在《悲悼》中莱维尼亚角色建构中的作用[J]
.才智,2015(17):288-289.
同被引文献
7
1
冷卫国.
李白《蜀道难》历代主题说平议——兼论李白与《文选》赋的关系及其“以赋为诗”的艺术特征[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4-128.
被引量:6
2
赵志英.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浅析李白诗歌的精神内涵[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7(1):9-10.
被引量:3
3
曾莹莹.
诗乐合一 双乐齐鸣——李白的笛箫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诗对比赏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10):103-106.
被引量:2
4
彭泽成.
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成就[J]
.科学咨询,2017,0(53):30-30.
被引量:2
5
王东颍.
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蜀道难”母题史考察[J]
.语文学习,2018(3):44-46.
被引量:1
6
张庆辉,李鸿斌,范成功.
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分析唐诗英译的文化策略——以李白《蜀道难》两译本为例[J]
.海外英语,2018(7):163-164.
被引量:5
7
王嘉玮.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歌中的'白色意象'之创作心境[J]
.文存阅刊,2017,0(15):5-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朱佳芳.
李白《蜀道难》中“以赋为诗”的艺术表现形式[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2):30-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洪峰.
夸张蓄势 一咏三叹——李白《蜀道难》笔法探析[J]
.语文教学通讯,2020(24):77-79.
被引量:1
1
杨玲玲.
让作文在体验感悟中绽放光彩[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1(10):36-37.
2
王旭.
《蜀道难》教学指要[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2(09S):46-46.
3
陆精康.
《蜀道难》“奇”在何处?[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3(8):113-114.
4
林涛.
《蜀道难》微型教案[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3(8):52-53.
5
陆精康.
关于《蜀道难》(一)[J]
.语文学习,2002(11):17-21.
6
寇安炳.
关于《蜀道难》(二)[J]
.语文学习,2002(11):21-25.
7
王义孝.
漫话李白《蜀道难》之“难”[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3(11):26-26.
8
刘运国.
从《蜀道难》中学写作技巧[J]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4(5):45-45.
9
鲍周生.
微课堂教学实录两则[J]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16(9):57-60.
10
卞富金.
“觉”应读“jiào”,不读“jué”[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02,0(Z1):13-13.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