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闲置空间再生中空间形态的演变——以精神经济学分析为基础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机制的逐渐转变,许多既定使用的空间原有的功能逐渐丧失、遭到废弃乃至呈现出一种闲置现象。这些空间往往记录着当时使用的建筑素材、颜色、构法等,反映着当时的使用形态、建筑风格、建筑空间以及建筑语汇,乃至周边环境所构成的社会脉络及纹理,如社会风貌、经济活动以及当地产业等,这使许多闲置空间仍然具备历史意义和重要价值。在精神经济学研究领域,闲置空间再生中的空间形态演变,引起了物质形式的贬值和精神内容的升值。就其空间形态演变的现状而言,闲置空间的再生是在权衡与妥协中兼顾历史空间的保留和文化创意氛围的形成,是在以尽量恰当的方式努力转变传统观念和构建文化认同,是在政府和居民的配合中实现空间形态的重塑和功能转化,是在"空间的生产"中形成产业链和创造新价值。
作者 陈燕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1-176,共6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基金 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地方文化产业研究"(项目编号:09DG35)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3

  • 1杨宏烈.广州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开发探讨[J].城市问题,1998(5):23-24. 被引量:8
  • 2陈征.论社会主义城市垄断地租[J].经济学家,1995(3):105-109. 被引量:9
  •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册.
  • 4HarveyDavid 王志弘译.《地租的艺术-全球化、垄断与文化商品化》[J].城市与设计学报,2003,.
  • 5(台湾)陈诗芸硕士论文《闲置校园再利用作业模式之研究》,2007年,第2页.
  • 6张京成主编.《创意产业导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 7[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48页.
  • 8Hutton,T.,“Reconstructed production Landscapes in the Postmadern City:Applied Design and CreativeServices in the Metropolitan Core,”Urban Geography 21(4),2000,pp.285-317.Hutton,T.,“The New Economy of Inner City,”Cities 21(2),2004,pp.89-108.
  • 9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思、塔内尔.厄奇合著,张玫英、董卫译.《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第22页.
  • 10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1988),Mi-chel de Certeau,Translated by Steven Rendall,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 Los Angeles London,1992.

同被引文献14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