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曹丕《典论·论文》看其文体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纯粹的文学批评理论文论。该文首对文体加以分类,并分析其特质,即“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学史家惯称魏晋文学为“文学的自觉时代”,曹丕的《典论·论文》又开中国文体说之先,这其中的联系不言而喻。本文探析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文体说”,并举例分析魏晋文学在该方面的体现。
作者
张佳凤
蒋玉兰
机构地区
邵阳学院中文系
出处
《文教资料》
2017年第9期1-3,共3页
基金
2016年邵阳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从《典论·论文》看魏晋文学觉醒”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文体说
魏晋文学觉醒
曹丕
《典论·论文》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陈柯言.
《典论·论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的标志[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5):11-12.
被引量:2
2
付芮.
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文学观浅析[J]
.昭通学院学报,2014,36(2):30-32.
被引量:3
3
韩高年.
魏晋南北朝诗赋的骈偶化进程及其理论意义[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110-114.
被引量:7
4
吴芬芬.
简论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文体说及其意义[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1):28-29.
被引量:3
5
徐中原.
曹魏西晋诗歌的审美自觉——从“丽”到“绮靡”[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3(6):66-69.
被引量:2
6
杨明.
《典论·论文》“书论宜理”解[J]
.文学评论,1985(4):128-129.
被引量:3
7
朱秀敏.
由礼赞到伤悼的衍化——以曹植为例论析建安诔文之新变[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3):88-90.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陈伯海.
释“缘情绮靡”——兼论传统杂文学体制中的文学性标志[J]
.社会科学战线,2004(6):70-79.
被引量:11
2
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
[1]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
5
[4]启功.诗文声律论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7:230-233.
6
[5]刘跃进.门阀土族与永明文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6:112-120.
7
[6]朱光潜.诗论[M]//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201.
8
[11]转引自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9
[1]鲁迅.魏晋风度及药与酒的关系[M]//而已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10
[3]转引自王运熙.论建安文学的新面貌[M]//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15
1
孔妍文.
王充《论衡》“造论著说”的文体学意义[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3(2):369-389.
2
赵俊玲.
《文心雕龙》与《文选》诔文观辨析[J]
.河南社会科学,2014,22(11):25-29.
被引量:1
3
韩高年.
士人文化心态对北朝诗赋文体的吁求——对北朝诗赋特质成因的文体学考察[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91-98.
被引量:3
4
杨晓斌.
南北朝赋四题[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105-108.
被引量:5
5
孙晶.
东晋南朝望族辞赋创作研究——谈琅邪王氏之辞赋[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97-101.
6
佟艳光.
北朝末期南北文学观念的交融汇合——论滕王逌的文学思想[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138-141.
被引量:1
7
米晓燕.
刘勰论楚辞二题[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107-110.
8
岳磊.
试论魏晋“尚丽”文风的形成与发展——从曹丕到陆机[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4(1):11-15.
9
罗皖婕,蒋玉兰.
从《典论·论文》看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觉醒[J]
.考试周刊,2017,0(38):36-37.
10
祖力皮哈尔·阿布都沙拉木,阿卜杜外力·艾萨.
关于曹丕文学观点的初探[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维吾尔文),2018,39(1):104-110.
1
杨伯南.
论曹植的游仙诗[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2,12(2):13-18.
2
肖龙锋.
浅谈物理教学中合作交流的误区[J]
.科教文汇,2009(36):192-192.
3
舒沂.
《古诗十九首》的诗性精神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启迪[J]
.文教资料,2016(26):5-6.
被引量:1
4
谢雅姝.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女性主义——兼论女性写作[J]
.科学咨询,2012(2):25-27.
5
张丹.
从社会历史到心理精神——试论批评理论的互补性与发展[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2):139-140.
6
侯全生.
梁实秋的“钉子精神”[J]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版),2017,0(5):88-89.
7
陈建华.
魏晋时期游仙诗初探[J]
.韶关学院学报,1987(4):32-39.
被引量:2
8
陈定謇.
诗成花覆帽 酒列锦成围——薛昂夫和衢州元统雅集[J]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8(2):100-103.
被引量:1
9
王桐.
浅谈魏晋时期文人的文学创作——以经学和辞赋为例[J]
.科技致富向导,2014(9):152-152.
文教资料
201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