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互见与互文、互文性:以杜甫诗歌为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上,法国著名女学者朱丽亚·克里斯蒂娃指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他本文的吸收和转化。”①朱立元称之为“互为本文性”(intertexuality)概念。学界在利用这套理论进行研究之际,常称之为“互文性理论”②。这种简称一旦进入古典文学领域,便会与原有的批评术语如“互文”产生纠葛,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无论是联系还是区别,都与概念范畴的扩大和缩小有关:当把“互文性理论”细化到篇句之间,就与“互文”密切相关,如杨景龙云:“西方理论家20世纪中叶发明的理论和理论所揭示的创作现象,中国诗人千余年前就在做,诗论家千余年来也一直在谈论。
作者 关鹏飞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评论》 2017年第4期80-85,共6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55

  • 1孙绿江.从《史记》互见法看其历史价值观[J].河北学刊,1987,7(3):72-75. 被引量:2
  • 2孙以昭.司马迁的“互见法”及其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9(6):9-13. 被引量:3
  • 3Julia Kristeva, 《Bakthine, le mot, le dialogue et le roman》,Semeiotike. Recherches pour une semartalyse, Paris, Seuil,1969, p. 146.
  • 4Julia Kristeva, 《Problemes de la structuration du texte》,Theorie d'ensemble, Paris, Seuil, 1968, p. 311.
  • 5Julia Kristeva, 《Le textc clos》, Sem eio tike. Recherches pour une semanalyse, 1969, p. 113.
  • 6Julia Kristeva, 《Une portique ruinre》, prrface a la tra-duction francaise de La poetique de Dostotolevski de Bakhtine[1970], Paris, Seuil, coll. 《Points》, 1998, p. 11.
  • 7Philippe Sollers, preface a la reedition de Theorie d'ensemble, Paris, Seuil, coll. 《Points》, 1980, p. 7.
  • 8Theorie d'ensemble [ 1968 ], Paris, Seuil, coll. 《Points》, 1980, p. 9, p. ll.
  • 9Philippe Sollers, 《Eeriture et r6volution》, Theorie d'ensemble [1968], Paris, Seuil, coll. 《Points》, 1980,p. 77.
  • 10Roland Barthes, Oeuvres completes, tome 2, Paris, Seuil,1994, p. 1000.

共引文献52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